“中华民族父亲山”——秦岭的魂魄与精神探询,用一个记者的思维和眼光极大的关注了秦岭山脉深处劳动人民的生活现实
在反映社会现实的同时对秦岭的人文、历史、地理及社会状况进行全面考察
为人厚道的若冰其实和我只有几次电话往来而已,虽说每年回老家省亲我都要乘火车经过他所在的城市,可至今我们也没见过一面
若冰的诗歌大致是我在麦积烟雨文学网上看到的,因为网上看东西很费眼睛的缘故,我如数将其作品打印了出来,足有厚厚的一本
有些花絮是在国内权威的刊物和网上看到过的,包括那首著名的长诗《海葬》和《灯光组诗》
因为晚上赶写这个稿子的需要,几天前我给若冰去了一次电话,让他把九五年出版的诗集《巨大的冬天》里的部分诗篇给我发个邮件过来
没想到一周后我居然收到了一本装帧精美,散发着油墨清香的集子
这就是我所认识的王若冰,一个极其认真而热情的人
无论他工作有多忙,对答应朋友的事总是做得干净利落
在这之前,我们仅仅只是陌生作者和编辑的关系
虽然我寄稿时已经知道他不在负责副刊工作
可在西北师范大学作教授的漆子扬先生还是推荐我把稿子寄给若冰
在一次偶然的查稿电话里,若冰说他给我寄书
我当时吃了一惊,这个年头,还有这么美的事
你想想,一个素不相识的作家给你一个平庸无为的作者赠书,这我还是头一次遇到
通过对后来寄给我的评论集《倾听与呈现》的研读,我零星的了解了不少甘肃各地,乃至一些天水作家、诗人的创作情况
从中国著名评论家雷达先生撰写的序言里不难看出,若冰在他以前负责的副刊版面上培养了不少青年作者
这其中不少人修成正果,成了名副其实的作家、诗人
希望他们能够担当起改变天水文学现状的担子,愿他们不会辜负这些沉甸甸的期望,写出更优秀的作品,打造出富有地域特色的天水文学
人生就是这样一个认识和被认识的过程,无论是偶然的,还是挖空心思安排的
诸如我和石星光、漆子扬、王若冰等甘肃文艺界老报人、学者、作家的认识,都是很偶然的
在写这些文字的前不久,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给我发来长城文学奖颁奖大会邀请函
这是一次今年五一期间在北京举行的文艺盛会,我本是有机会去拜访从天水北道走出去的雷达先生的,可为了谋生我不能
年纪尚轻、嘴巴甚拙的我在一场诗人朋友应邀参加的聚会后,确切的说是在一次莫名奇妙的醉酒后无意识的写这些文字
面对若冰这位给不少甘肃文艺界大脘们写过评论的
两个人的晚宴开始了
19、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崇奉,他更是对人命的忠厚,对生存的蓄意,是你堕入绝地却仍旧抱有蓄意的力气来源
具有了他的人,是很难被外界的客观究竟所打败的,这种人的后劲是宏大的
巴黎的所谓夏季,像是台北的更阑,早黄昏街,冷风袭时,一件毛衣还不及御侮
即使你走到塞纳河滨,风力加上行气,更须要一件风衣才行
下昼日暖,夹衣便够,然而一走到楼影或绿荫里,便嫌夹衣太薄
大地如许,地下却又各别
巴黎的地车比纽约、伦敦、马德里的都好,却十分酷热,令人穿不住毛衣
以是地上地下,穿穿脱脱,也颇烦恼
七月在巴黎的街上,行人的衣装,从女郎的马甲长裤到老妪的厚大氅,四序都有
七月在巴黎,简直每天都是好天,偶尔延续数日碧空无云,黄昏后天也不黑下来,只变得深洞洞的暗蓝
巴黎邻近无山,城中罕见高楼,城北的蒙马特也不过一个矮丘,太阳要到九点半才落到地平线上,更显得昼永夜短,有效不完的下昼
然而好天也会突来轰隆:七月十四日法兰西共和国国庆那天上昼,密特朗领袖在香热里榭大路把持检阅大典,就忽来一阵豪雨,淋得领袖和军乐队丢盔弃甲
电视的听众看得见雨气之中,乐队长的引导杖竟失守落地,赶快俯身拾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