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货:3天内
吃盛宴大餐,用我洪雅乡下老家的话说,就叫——“吃九大碗”
到洪雅的乡下吃“吃九大碗”,那种身心愉悦不仅止于吃本身,分明就是去观赏乡下美食的盛大演出!知客师,是总编导
厨倌师,是当然的道具师和化妆师
演员呢,就是那九大碗诱人的美食了
都有哪些角儿呢,三凉、三热、三素
什么拌鸡肉、拌头肉、墩墩肉、猪蹄膀等等,花花绿绿摆一桌
至于主角嘛,非“蛋裹圆”莫属了
没有谁去跟蛋裹圆争宠的,那些家常菜,谁肚里都有一杆称,自己多少分量还是晓得的
它们的地位仅是为九大碗菜肴凑个数,再有名的角还得有配戏的烘托才是
蛋裹圆,平日深藏在村庄,是不得轻易露脸的
只有到了举办红白喜事的时候,才被邀请出山,盛装重彩,隆重推出,众星捧月一般
至于,这主角什么时候出场,倒是很伤知客师和厨倌师的脑筋
我就见过三种版本
一开始就摆蛋裹圆的,符合小孩子们的期待心理,一出来,就掀起高潮
情绪涨起来,于是有只顾吃的,也有边吃边包的
放在中间出场,最为常见,客人已经坐齐整,知客师主持演说一番,观看演出的,每人再点评几句,主人家和幕后的师傅脸上也光彩
作为压轴戏,放在最后才出场,也有道理
主角不出场,谁也不能离开
酒足饭饱了,瞌睡兮兮了,还得再等
看明星嘛,总得有点耐心才是,只是差点把小孩子们的眼睛都望穿了几回
现在乡下的生活水平大为改观,九个碗改成了十二个碗,月月红嘛
一般的角儿,有些变化,比如从城里请来的全鱼、全鸡什么的,图的是排场
但蛋裹圆的主角地位岿然不动——蛋裹圆是乡下美食大戏的“宗”
至于,主餐之前,再加几道点心,那些只能算是大戏上演前的序幕
那一年,我八岁,她家给儿童过华诞,吃的是大碗熬菜
我回顾里历来没有吃过如许香的饭,油油的,再有肉片
喝结束碗里结果一滴汤,眼睛仍旧朝锅里瞅
四奶奶从里间出来,没啃气,又舀了一碗,夹了个白馍,一把拉我出来,端到僻静的磨房里,说,孩儿,吃饱
即是孙倩她们书院都领会那些工作,孙倩、于晓雅也是和我打过几次电话,让我不要忧伤,由于初级中学的功夫我都没有忧伤过,她们也不希看见到我忧伤
但结果是我越过了千山万水,最终抵达了他所在的城市
在延安,我曾欣赏过一个年轻艺术家的现场表演,她一边转身取纸,一边热情地解说,剪刀未起,我已体会到了她的灵秀与从容
在她长发低垂,剪刀与纸片翻飞之际,一位独立花丛的绾发女子自剪下跃然出来,只见那女子纱裙委地,水袖盈香,莲步未曾移,佩环已叮当,一双如水美眸,凝睇中流露出几分期盼几分婉约轻愁,令参观的外国朋友惊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