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行走在中国的西北角、行走在莽莽苍苍的远方的人,他身后的脚印,注定是踉踉跄跄、踽踽一行
这样的人,注定要一生一世走在孤独深处,走在诗歌的临界
要不里尔克怎么会说,诗人都是一些没有故乡的人呢?
当然,家庭的品味不同,战争的形式也各不一样
君子呢,习惯于动口,因此常搞文战;小人则往往动粗,难免来点武战
此外当然还有很多了:冷战、激战、麻雀战、持久战…………不过,《三国演义》里讲:“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因此,一段时间之后,作为敌我双方的夫妻也自然会“硝烟散尽”,恢复正常的“邦交”,使得每一个家庭得以在战争与和平中演变下去
话说这一天,夫妻二人因故发生争执
拙夫是性拗之人,一时间动了肝火,竟如河东狮吼
霎那间,屋子里乌云滚滚,电闪雷鸣
势头不好,我迅速挂起免战牌,宣布停火
于是,战争由激战状态转入冷战状态,持续时间长达半月之久,未见一丝缓和迹象
拙夫趁机乐得逍遥,每日里早出晚归,呼朋唤友,我亦暗喜难得如此清静,丝毫不觉闺中寂寞
梦里飞天,自从一梦神女后,直至此刻更不疑
宿命的必定,千年的重逢,初秋季节,天高气爽,坐在尖峰山亭子里,快乐充溢云霄,满心欣喜,热乎乎的
梦里飞天,清闲之神,明媚之色,澹宕之气,雅懿之度,活泼之味
独拥神女坐,高山清流,习习雄风、柔柔气旋,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功夫,流失在花着花落的短促,宛转于梦起梦落的短促
即使花开了,就欣喜,即使花谢了,就停止
如许,闭上眼,拚却尘世醉,不语苍莽,不话苍凉
醉也好,醒也好,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未醒红日落,傍晚帘幕无人卷
说来说去,尼采的超越之路是什么呢?概括起来说:我们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要有“一切都没什么大不了”的信念
刘半农先生在为清朝张南庄的《何典》作序时说,我们要有一种把宇宙看作如尘埃一般的气概
为什么半农先生要这么说呢?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诸葛亮在《诫外甥书》所讲的“弃凝滞”
从而“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
”因为“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则我们就会“永窜伏凡庸,不免于下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