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起亲情,我再有一段于今健忘的体验呢
那天,我正在书院上课
遽然,气象越来越酷热,暴风风行,电闪雷动,一不提防,就“哗啦啦”地下起豆大般的雨脚来
下学了,各自的家长都把本人的“宝贝宝物”接还家
只剩下我,孤单单地望着暂时蒙蒙胧胧的寰球,巴望着妈妈的身影尽量展示……
渴盼复渴盼,从立春起,我便将所有祝福想好,并重复千遍万遍
春天终于载着春节来临
从早到晚不曾歇息的鞭炮,比迎接新娘更经久不息,比迎接一个新生婴儿更热烈,比迎接一个新的希望更诚恳
用猪头、用米饭、用米酒敬过慈祥仁爱的土地,敬过在冥冥中保佑着后裔的列祖列宗,母亲精心烹调的热气腾腾的佳肴摆满一桌,我们全家团圆在桌边
敬过双亲,兄弟满满干过一杯,我们便再一次倾听父亲醇厚的酒歌
父亲深深喝了一口酒,很响地咂巴了一下,深情地唱道:“香甜的美酒双手酿,幸福的日子万年长……”我入迷地听着,心想:这生活和劳动的颂歌,从内心深处迸发出来,是这么强烈地震撼着我的心,远远胜过每一首流行歌曲
我是好久没跟女儿一起出门了
她总是早上六点多点就起床,自己弄了过早喝了牛奶就去上学,晚上回家已是七点多钟
我是天天早上7点半起床去上班,晚上到家弄不好就过了十点
母女天天生活在一个家里,可是一起出门的次数却是屈指可数
有一种思想长期以来萦绕在脑际,城墙是否必然孕育出保守文化、防御心理呢?秦始皇、汉武帝雄才大略,但都修筑长城,康熙帝则豪迈的认为,国家之城墙在于民众,民心才是最坚固的城墙,那么今天的人们在面对这样的历史遗存,还有必要去考虑这样的问题吗?历史已经清楚的作出结论,无论御敌于国门之外,还是祸起萧墙,其主要原因只是人类自己而已
仙贵峰是有些传奇的,虽然它是座落在一个很闭塞很落后的叫展坪(大概是这两个字)的乡镇
那时我在读高中,我的几个师兄姐们都来自这个乡镇,他们告诉我,这座山原本是无名无号的,后来吕洞宾云游四海,来到这座山前,看这山上不长一毛,尽是些石块黄泥,又见山下百姓生活极其贫困,便顺手将拐杖往地下一顿,据说,从此草木繁盛,花香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