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记得在我二十岁那年,学校系里组织过一个朗诵比赛,有同学约我双人朗诵,朗诵的内容她已选好,是网上她喜欢的一段文字,她甚至打开网页让我看别人的朗诵视频,然而我听了一遍之后婉拒了,并不是文案不好,只是因为那段文字是以那年,我们二十一二岁开的头
二十岁的我觉得自己离二十一二岁还有点距离,并不想让自己提前迈入二十一二岁,即便只是以朗诵形式
直到有了搜集,棋手才迎来了春天
网战有个长处,那即是尽管何时何地,只有你想下,都有人伴随
但网战也有不及,那即是简单遇上棋痞,输了烦恼
并且,一旦上钩对弈,很难浑身而退
身在棋中,人的情结简单遭到振动
女儿就常常说,一旦看我鄙人网棋,她就会对我远而避之
即使此时随便去招惹,不是不理睬她,即是对她发个性
凌晨醒来,我第一件事即是翻看登记本
遗迹写道:敬仰的,我有事出去了,午时不回顾用饭了
我内心一阵销魂
这是一个好的发端,不是吗?
48、不见面也有不见面的好,你永远是,我记忆中的样子
钵钵鸡——看菜名,没有人怀疑这是一道好菜
其实,就是盛装在钵钵里的鸡肉,家乡很有名的小吃
我的家乡饮食文化不甚发达,乡下嘛,不挨饿就不错了,还奢谈什么文化?品尝过的东西可怜,记忆中有点印象的也就不多,名气再大点,大得走出县城的,更是凤毛麟角
钵钵鸡就很有名气,凡到洪雅品尝过此菜的朋友,就会留下如此印象
这是钵钵鸡的幸运
也是家乡的幸运——还好,一盘鸡肉,终于没有让乡下老家的美食文化成为空白
文化是一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
装进筐里的,不见得都是好东西
钵钵鸡却是好东西无疑,菜好,菜名也有讲究
鸡就是鸡嘛,还钵钵
究竟是鸡,还是钵钵?真有点画蛇添足的嫌疑
所知道的小吃,取名似乎都犯有这样的毛病
比如罐罐粉、竹筒饭
名字前冠个“罐罐”、“竹筒”,仅是区别烹制的器具特色而已,其实就是粉条和米饭
没有想去取掉前面的“罐罐”、“竹筒”,我们关注的是美味,名字的毛病也就容忍了
想来,钵钵鸡前面的“钵钵”也不是可有可无的缀饰,白宰鸡、红烧鸡、青炖鸡,也是,不然,混为一谈,岂不索然无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