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话不多说,诚心来玩的,支持一切验证安全信誉随你考验
加不上微信就加QQ:675434346如果添加频繁就换一个加
我虽然不是学舞蹈的,但是知道高金荣老师却很早了
大约是在80年代吧?在《阳关》杂志还是在哪家刊物上,见到过高老师写的有关敦煌舞蹈的文章
那时候正是国内掀起敦煌学热的时候,各地的学者风起云涌,从宗教、艺术、文学、绘画、舞蹈,甚至医学上层层剥茧,意在打破理论界“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外国”的偏见
我仔仔细细地阅读着所能够看到的这类文章
一篇能够将敦煌壁画演绎成活生生舞蹈的文章,我一定不肯放过
倘若我的剪贴本没有丢失,说不准可以找到原文呢
今天活跃在甘肃演艺界的不少人,就是高老师的学生
看到高老师根据敦煌壁画创作的舞蹈,是在90年代了
在音乐沉凝的氛围与煌煌灯光的映衬下,舞台上服饰华丽、造型灵动的千手观音,栩栩如生地展现了敦煌壁画上的艺术形象
如孔雀开屏的扇面,幻化出了佛界“千手护遍众生,千眼遍观世界”的禅意;如手臂轮回,显示了佛光普照的意境;如兰花开放的手势,显示了女子的娴静和优雅姿态
整个舞蹈贯穿了观音端庄、恬静、优雅的神态和内心世界的圣洁
这充满了神秘气息的舞剧,就是享誉中国乃至世界的舞蹈《千手观音》
2006年第1期的《甘肃文艺》上,发表了我的一篇诗歌评论
巧的是,这一期上,有高金荣老师的一篇文章《我是怎样创作舞蹈的》
她的文章不长,但却解开了我多年对《千手观音》的不少疑问
比如我一直难于理解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观音生有千手千眼?高老师说:“观音听法以后,发誓要安乐利益一切众生,于是身生千手千眼,用一千只手和一千只眼庇护和普度一切众生,大慈大悲,有求必应,解苦救难
”她对这一佛教密宗造像的定义是:以慈善、祥和、优美为基调,用爱心赐予人间幸福、吉祥,给人以无限美好的享受
敦煌艺术的魅力,历千载而不衰,尤其是壁画上的舞蹈,优美、典雅,显示了肢体语言的持久的活力
从上世纪70年代末就有轰动一时的舞台剧《丝路花雨》,到后来的敦煌乐舞,再到现在的千手观音,同样的一幅壁画作品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被演绎的千姿百态,生气勃勃
为弘扬和发展敦煌艺术,高金荣老师从1979年开始就多次深入敦煌莫高窟临摹壁画,潜心研究,不仅据此出版了《敦煌舞训练》教材,还形成了名扬陇原文艺界的“敦煌舞流派”
1991年,她创作出了教学剧目《敦煌手姿》,这应当是《千手观音》的雏形
1997年甘肃敦煌女子舞团成立后,她作为艺术总监又对这一舞蹈进行复排,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丰富和突出了“千手观音”的造型
1998年在北京演出时,根据舞蹈史学家王克芬的建议正式改名为《千手观音》
在敦煌当地,根据敦煌壁画演绎出的舞蹈还有很多
其中敦煌宾馆飞天歌舞团13年来,就排练出了好几种舞剧,并常年坚持演出,赢得了中外宾客的好评
其中有一个叫《敦煌宴舞》,其舞蹈结构、艺术造型和舞台风格,已自成一统,很好的阐释了盛唐文化的艺术精髓
由于地域的局限和发展环境的约束,我不知道这个舞剧能否走出敦煌,让更多的人们认识它,感受它
这个“藏在深闺无人识”的剧目,远比远在北京的那个打着敦煌艺术旗号的模特队伍,要真实的多、现实的多
三 思思在这个寒假里去了广州,到一所私立中学应聘
要走的前一夜思思吹了一夜的箫,整个小屋在箫声里摇曳
我屈指算了一下以相似方式罹难的摇滚先行者,他们几乎可以组成一支天堂里的摇滚乐队:约翰·霍顿、科克伦、兰迪·罗兹,还有张炬!他们让摇滚的传说灰飞烟灭,只在苍白的人世间留下许多怀念
如今,古柏老松迎风,担当墓塔寂照,感通寺,仍然在山林与溪流的深处进行着它独自的感通
谁又能想见当年荡山佛寺中的风流传韵,一个寺庙中所积累的丰厚的文化时空
道路在道路中缓缓上升
抬起眼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塑造出了无数的奇观异景:情人岭、坐化老僧、龟背猴、三头龟石、百福石、三猴拜狮石、风动石、卡童石、芦芽山石、荷叶山神石、双熊石……雄壮而又灵气十足的奇石,它们分布于密林间、山之巅、峻岭上、沟谷底、滑坡畔……集雄、奇、怪、险于这一有限地域内
多处锐峰危崖挺拔,高耸霄汉;它们似华山之险,但多由巨石叠起如层层累卵;如黄山之奇,又参差如伸五指,尽显“五寨沟”之特色
这一道道独特的天然石雕风景线,令人目不暇接,顿足惊叹! 在通往荷叶坪的公路途中,你会发现路旁的森林里,有一石峰挺立于树丛之中
从几十米远处观察,只见一位硕顶明眸、长髯弓背的老者慈祥地站在那里,他一手捋着长须,一手拄着禅杖,注目神思,城府深邃
他那样思索世事纵贯,还是欲与游人叙谈衷肠?当地人称之为山神爷
关于石头,关于传说,关于时间……我从太阳的层叠的光中看过去,可以寻觅到远古对于今天的坦荡逼视
导游说,“进入情人谷,犹如行走在东方的伊甸园”,或许,那几对情人石,便是对忠贞爱情的最好诠释吧
而他们都老了吧,千年万年如斯;但他们并不都老了吧,那深情的依偎,穿透了时间,直抵今天,甚至,还有千年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