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两个月27个涨停板,它是怎么在美国拿下100亿订单的?非诚勿扰徐莹
2023-07-06 20:48  浏览:25

作者丨吴中雪

编辑丨信 陵

题图丨摄图网

如果近期关注二级市场,你一定知道这家公司——九安医疗。

过去两个多月,它收获了27个涨停,股价自去年10月28日的5.8元/股,一路涨至1月14日收盘的75.28元/股,市值360亿,并收到了深交所3份关注函和1份监管函,被称为“跨年大妖股”。

然而,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九安医疗并非如此。“老牌,迟暮”,一位业内从业者对创业邦表示。

事实上,作为一家有着27年历史、靠电子血压计起家的家用医疗器械上市公司,过去几年,九安医疗的表现也确实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地方,长年业绩不佳,股价低迷,转型移动医疗十多年也没有折腾出什么花来。更加尴尬的一点是,从2015年以后几乎没有券商发布这家公司的相关研报。

事出反常必有妖。起因源于去年11月8日,九安医疗发布公告称,旗下美国子公司的新冠病毒抗原家用自测OTC试剂盒获得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急使用授权(EUA)。

众所周知,自去年11月上旬以来,新冠病毒变异株奥密克戎全球蔓延,美国成为重灾区之一。为了方便居民检测、提高检测能力,美国政府从去年12月开始就鼓励居民在家检测。相关试剂盒一时间供不应求。

而国内,目前仅九安医疗与东方生物、艾康生物3家企业的相关试剂盒产品获准进入美国市场。

“新冠检测试剂并不是很高端的产品,但是难点在要获得官方的认证,国内已经有十几家试剂生产公司获得欧盟的CE认证,但是美国FDA认证要求苛刻,国内目前只有三家公司获得,九安医疗是其中之一。”国泰君安研究所资深分析师张新貌对创业邦表示。在他看来,这与九安医疗长期深耕美国,对美国市场比较熟悉有很大关系。

展开全文

就在上周,九安医疗还官宣已经拿到了美国超百亿元的居家新冠检测订单。

短短两个月时间,天上地下。那么,九安医疗是如何崛起,又为什么沉寂?一个试剂盒能否让其再度起飞?

九安医疗67天:

股价飙涨12倍,拿下超100亿订单

恐怕谁也没想到一个原本做家用医疗器械的公司,在这跨年的档口把新冠检测板块的风头给抢了。

把时间拨到2021年11月8日,当天九安医疗发布公告称,美国子公司iHealth的新型冠状病毒抗原家用自测OTC试剂盒获得美国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急使用授权(EUA)。该产品可由个人自行采集前鼻腔拭子样本进行操作,15分钟快速出结果,需求者购买无需处方,通过美国的电商、药店、商超等渠道即可购买。

这个公告起初并没有引起太大关注。但是紧接着,公司董秘与投资者略带“放风“意味的频繁互动,点燃了投资者的热情。

自2021年11月15日起,九安医疗便上演了股价飙升的“大戏”,一路涨至2022年1月14日收盘的75.28元/股,短短两个月时间收到了27个涨停板,市值360亿。

当然,九安医疗股价短期内快速上涨也很快引起了监管的关注,深交所于2021年11月23日、12月14日、12月24日及2022年1月12日发出了三份关注函/监管函。

其中深交所在2021年12月14日的监管函中更是指出,九安医疗就试剂盒获得美国FDA及EUA授权事项进展情况在互动易平台答复的时间早于在指定媒体披露的时间,违反了《股票上市规则(2020年修订)》第2.1条、第2.15条、第7.6条的规定,督促其及时整改,杜绝上述问题的再次发生。

随后,九安医疗又先后发出两个重磅消息。

1月13日,九安医疗公告称,美国子公司收到了纽约州和马萨诸塞州发来的iHealth 新冠抗原家用自测OTC试剂盒订单,合同价税合计金额分别为1.8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79亿元)、1.4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44亿元)。

1月14日,九安医疗再发公告称,美国子公司收到了美国ACC(U.S.Army Contracting Command,美国陆军合约管理指挥部)的采购合同,合同价税合计金额为12.7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1亿元。

至此,九安医疗已经拿到了美国超人民币100亿元的订单。

“我最初关注到这件事情的时候,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商机,毕竟在美国市场,这种自检式的产品还是符合市场的需求的,而且对它(九安医疗)来说也是一种突破,所以这个产品获批后,整体来讲还是会让市场眼前一亮这种。”艾媒咨询CEO张毅对创业邦表示。

获批、订单,股价蹭蹭上涨,九安医疗站到了风口浪尖。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九安医疗连年堪忧的业绩。

十年迷局:转型不顺

七年扣非净亏损近10亿

如果不是这次凭借着新冠检测试剂盒出圈,外界几乎忘记了这家公司的存在。

“(这家企业)给人的感觉叫‘死猪不怕开水烫’,作为上市公司,股价上不去,然后产品也没什么创新点,公司也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地方,反正常常规规,永远打不过他的对手。”张毅对创业邦直言。

事实上,早在2010年移动互联网刚兴起时,九安医疗创始人刘毅就敏感地捕捉到了风向,迅速决定从一家代工企业转型为以移动互联网为平台的智能硬件产品制造商。

起初,九安医疗进入欧美市场的时候,一直是通过自主的研发、制造能力为其他品牌营销公司做贴牌产品,没有自己的品牌。但是从长远来看,这样做企业的附加值会越来越低。而刘毅有着自己的野心,他一直希望“公司能够从OEM(原始设备制造商)转型成为在全球拥有自主品牌的医疗行业知名公司”,不愿意长期为别人做嫁衣。

2010年九安医疗与苹果公司达成合作,开发移动互联血压计。同年,刘毅在美国设立创立在iHealth自主品牌。

2011年1月,在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九安医疗正式推出了其与苹果公司合作研发的iHealth移动互联血压计。据彼时iHealth发言人称,作为全球首款移动互联血压计,iHealth一经露面便占据了所有关于CES展报道的封面,并获得了美国多家权威媒体报道。《纽约时报》盛赞iHealth是CES上最酷的产品之一。而这也是九安医疗历史上的高光时刻之一。

“我们第一步选择的市场就是美国,做出这样的选择是有原因的。当时,iPhone在美国的拥有量最大,用户对iPhone的相关应用更加熟悉和了解,而在中国才刚刚开始,接受度上还需要一段时间。”此前刘毅对媒体表示。

2014年,小米战略投资九安医疗iHealth2500万美元。融入小米生态链系统,一度也被业内视为九安医疗转型移动医疗的重要布局,相当于提前锚定对智能产品敏感的年轻消费群体。在刘毅的设想里,九安医疗的最终目标是打造个人健康管理平台。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与苹果、小米的合作并没有缓解九安医疗转型的业绩压力。据统计,公司自2013至2019年,扣非净利润均为负,分别为-1184万元、-8154万元、-1.55亿元、-1.46亿元、-1.82亿元、-1.39亿元、-2.42亿元,七年扣非净亏损达9.6亿元。

除此之外,九安医疗经营性现金流也常年为负。为了缓解现金流压力,从2014年开始九安医疗就频频出售旗下资产,包括其旗下孙公司iSmartAlarm,Inc.、Bloomsky Inc.及华来科技等公司不同比例的股权。

最后,连深交所也看不下去了,2019年5月30日,深交所方面要求九安医疗结合公司所属行业状况、公司经营情况、财务情况等因素,说明最近六年扣非后净利润持续为负的具体原因。

九安医疗回复称,对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负,主要是公司向移动医疗领域转型期间,管理费用、研发投入规模较大所致。

2020年是九安医疗业绩难得可喜的一年。新冠疫情爆发,额温计、血氧仪等防疫产品需求飙升,九安医疗也借此实现了业绩的大幅增长。根据财报,九安医疗2020年营收20.08亿元,同比增长184.36%,归母净利润约为2.42亿元,扣非净利润实现2.4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64.68%,202.39%。

但是好景不长,随着全球疫情好转,九安医疗的业绩迅速下滑。

2021年前三季度,九安医疗营收7.90亿元,同比跌50.82%,实现归母净利润5012.8万元,同比跌86.19%。

“它踩了一个好赛道,尤其新冠疫情都发生那么久了。对他们来讲,一直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动静。”张毅对创业邦表示。

九安医疗发家史

1967年出生的刘毅有着那代人典型的能吃苦、敢拼、敢闯的特性。从天津大学分析仪器及工业管理专业毕业后,刘毅一直有着创业的梦想。

在一次同学聚会上,有人提起“电子血压计”的概念,这让刘毅眼前一亮:高血压患者越来越多,一提到电子血压计,人们都知道它是干什么的,立刻知道它很方便,对传统血压计的替代性也很强。

这个产品也刚好符合刘毅一直在找的产品,即名称容易被理解,营销成本低,同时又能让人看到新的变化。

1995年刘毅回到母校,联合了几个研究生同学创办了九安医疗。经过半年多的研发,九安医疗成功研发出了第一款电子血压计,上市第一个月就卖了1000多台。

多年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刘毅称,“我们在不经意间过了最难的两关,一是产品关,二是市场关。现在回头来看,以我现在的年龄和经验肯定不敢做这样的决定。那时候敢做完全是无知者无畏,是不经意间的运气好。过了这两关,企业就这样幸运地活下来了。”

但是随后几年,九安医疗并没有如想象中迅速成长。一个创业公司经常遇到的核心人员流失,业绩徘徊不前等问题,九安医疗也全遇上了。直到2005年,也即是创业的第10个年头,九安医疗才实现了创业之初订立的年销售100万台的目标。

2002年九安医疗开始做出口业务,进军海外市场。但是要赢得欧美市场客户的青睐并不容易,客户的培养常常要花很长时间。

除此之外,还要面临积累的竞争。“我们和中国台湾、日本企业竞争,最大的优势是能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快速向市场提供新的功能和款式。”2006年,九安医疗和德国客户合作的语音血压计成功进入德国市场,也正是这款语音血压计的推出让九安在德国血压计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

随着国际市场的成功开拓,九安医疗也进入了高速发展期。

2007年,九安医疗获得IDG资本的青睐,作为战略投资者,IDG控制的龙天公司以10.97%持股比例位列九安医疗第三大股东。

根据相关数据,2009年九安医疗电子血压计出口数量排名升至全球第3位,出口金额排名升至全球第4位,家用医疗健康电子产品出口金额排名升至第3位。

2010年,九安医疗成功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

随后,九安医疗便开始积极转型移动医疗,至今10余年未果。2020年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刘毅称,我们在这上面花了10多年,投入了20多亿,依然在探索中。

昙花一现还是咸鱼翻身?

复盘九安医疗的发展史,成立之时踩中了家用医疗器械的风口,以主营业务“家用医疗健康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九安医疗快速站稳脚跟,登陆资本市场。

2010年移动互联网的风口到来之时,九安医疗又将主营业务改为“移动医疗解决方案提供商,包括家用医疗健康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健康管理云平台系统及服务”。

现在在官网上,九安医疗将自己定义为:一家专注于搭建移动互联网“智能硬件+移动应用+云端服务”个人健康管理云平台的创新型科技企业,主营产品覆盖血压、血糖、体温、体脂/体重、血氧、心电、睡眠、运动等领域,形成较为完备的个人健康生命体征监测产品线。

“这家公司整体给人的感觉,相对来说比较浮躁,抓虚的东西抓的比较及时,但就是没有更好的落地,这是第一点;第二点,他们在产品布局这一块,还是缺乏一些坚持或者说市场拓展能力相对会弱一些,其品牌营销总体来说做的并不成功。”张毅对创业邦分析,你的产品大家不知晓或者不是作为首选,这是有迹可循的。

不过,此次九安医疗家用自测OTC新冠检测试剂盒获美国EUA,也不可否认是一次尝试和突破。在张毅看来,在国外市场拿到准入,本身也说明在品质上应该也是做出了巨大努力。

而这也正是常年押注海外市场的九安医疗的一个优势,但是,未来能否带来稳定的业绩,恐怕要打个问号。

目前,美国已经有12家公司拿到了OTC家庭自测新冠试剂盒准入,竞争非常激烈,虽然九安医疗公告已经拿到了超100亿元的单子,但是采购合同也有取消风险及不能执行的风险,类似的场景去年已经在另外一家企业身上上演,同样跨界入局防疫产品,后订单不翼而飞。

此外,由于是家庭自测,很容易出现人为操作不当等问题。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也有可能引发退货,甚至召回的风险,这一点九安医疗在公告时也做了补充说明。

国外的市场不确定,国内亦然。此前九安医疗曾建议将其产品纳入天津疫情防控使用的建议,在深交所1月12日的关注函中也对此进行了提问,是否不符合国内的防疫策略。

对此,九安医疗答复称,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研究中。

而对于OTC家庭自测新冠检测产品是否会在国内获批,张新貌表示概率不大。“因为没有充分的临床试验,没有数据支撑。”

对于九安医疗的未来,张毅则表示还是比较担忧。这种突然爆炸,其实对企业经营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在他看来,一个老牌的企业要重新崛起,至少需要两个方面的因素:“第一方面,国家叫国运,企业也要有一股势,这股势通常来自于企业的最高管理人,他是什么个状态,一般来讲,企业也是什么个状态,老大的理念能不能改变过来,这个很重要。

第二方面,来自市场的因素,它的产品是不是找到了一个巨大的适合的市场,对于九安医疗来说,有赖于中国市场的崛起,因为中国市场起不来,业绩方面、经营方面还是会比较有限。”

创业邦根据其财报统计了一下,2016-2020年,九安医疗境外营收占比分别为69.28%、65.03%、64.22%、66.97%、80.05%,常年超过60%。

那么,此次,九安医疗究竟是昙花一现,还是借新冠试剂盒咸鱼翻身呢?创业邦将保持关注。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