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农村普惠金融迎科技创新热潮 数字信贷成“关键词”夏至未至小说结局
2023-07-13 00:38  浏览:47

经济观察网 记者 万敏 2022年1月27日,黑龙江省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实施工作组对外公示了黑龙江省首批两个创新应用,均与农业领域的创新相关。一个是“基于大数据的农业生产托管信贷服务”,申请机构为中国建设银行黑龙江分行。一个是“基于卫星遥感技术的助农贷款服务”,申请机构为中国工商银行黑龙江省分行。

从创新应用声明书来看,这两个项目主要使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卫星遥感、图像识别等信息技术,涵盖涉农贷款融资、农业生产托管信贷服务等金融应用场景,纾解农户、涉农小微企业、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办理贷款周期长、效率低等痛点难点问题,提升金融服务效能和客户体验。

记者发现,2021年各地对外公示的金融科技创新应用中,与农业领域金融服务数字化创新相关的项目数量增多了不少。如重庆公示的“基于多方学习的涉农信贷服务”,由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合作申请。杭州公示的“‘亿亩田’-基于卫星遥感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化农村金融服务”,由浙江网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申请。成都公示的“农村金融惠民服务系统”,由四川商通实业有限公司和成都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申请。山东公示的“基于大数据风控的涉农信贷服务”,由齐鲁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申请。此外,海南、贵州、河北、福建等地公示项目中也有与畜牧业、涉农信贷、农批市场商户相关的金融服务创新。

“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对智慧农业、农村电商、乡村新业态等领域建设项目的信贷、融资支持,持续深化农村普惠金融服务。”2022年1月26日,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广电总局、国家乡村振兴局印发《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中央网信办有关负责同志在答记者问时表示,支持企业、社会组织开展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

2021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提出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并支持市县构建域内共享的涉农信用信息数据库等。全国范围内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迅速展开,银行及金融科技机构积极探索运用云计算、卫星遥感,IOT等数字技术,农户的农业保险、土地流转、种植情况等数据成为反映其信用和经营状况的依据,改善农户农村的信用信息流通状况。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在此前发布了《中国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报告2021》,报告显示,近4年间,全国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呈现快速上升趋势。2017-2020年全国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总指数得分的中位数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其中,近四年内,在支付、信贷、授信、理财、保险等五类县域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中,数字贷款和数字授信作为基础的金融服务类型,发展较快,增长最为显著。

“数字信贷的高速发展,得益于近年来很多地方的政府积极为金融行业引入新技术,探索与金融机构合作,金融行业的线上化能力正在持续增强。”中国农业大学经管学院何广文教授在上述报告发布时表示。

记者注意到,2021年以来,多家银行对其APP进行了缩减合并,而工商银行“逆市”在本月新上架了“兴农通”APP,工行方面表示,通过移动金融服务,将现代化金融服务更精准、更广泛地下沉至更多县域乡村。此举进一步完善了工商银行的乡村金融服务触达体系,提升了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服务能力。除了办卡、查询、缴费等民生服务,工银“兴农通”还提供普惠融资、供应链金融、商贸信息、交易撮合、产品销售等服务。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金天认为,农业生产周期很长,受天气、疫情等各方面影响较大,回款不确定性强,同时单笔金融较小,地理分布相对分散,传统农业信贷的管理模式在风控有效性、经济性上存在较大挑战。金融科技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更数字化、智能化地监测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地区、种植养殖品类确定授信政策,甚至针对具体借款人的生产经营情况、履约还款能力、社会关系等做出自动化判断和差异化安排。

央行公布的《2021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截至 2021 年 9 月末,全国涉农贷款余额42.64万亿元,同比增长10.1%。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