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腾讯股价遭谣言重捶 监管应“重捶”造谣者好聚好散歌词
2023-07-18 00:43  浏览:22

每经评论员 王珊

事实证明,真要投资者做到不信谣、不传谣,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近日,一家大厂被谣言重创。2月21日下午,一则利空腾讯的消息在网上流传,某雪球博主称,有“足以颠覆腾讯的大锤”即将落地,尽管不久后腾讯集团公关部总经理张军澄清是“谣言”,但迅速发酵的消息仍造成腾讯股价大跌,当日一度跌幅超过6%,最终收盘跌5.23%,市值蒸发约2500亿港元(约合人民币2024亿元)。此后数个交易日,腾讯股价仍震荡下跌,2月21~24日累计下跌8.98%。

多起实例证明,谣言不仅损害投资者利益,还会影响上市公司的形象和声誉,更严重的,会妨碍上市公司正常经营,扰乱市场秩序。从近期的宁德时代“被美国制裁”“与特斯拉谈崩”等谣言,到腾讯被曝将遭“重捶”,可以看出,谣言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不容小觑。不管是行业龙头,还是公认的白马股,一不留神就会遭遇千亿市值蒸发。

传播学中有一个著名的谣言公式:谣言的破坏力=重要性×模糊性÷公众批判能力。

谣言的破坏力首先是由上市公司的重要性决定的。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基石,也是我国经济的底气,一家家上市公司构成了当代中国投资图谱,也直接影响每一位投资者的收益,因此,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起股市波动。其次,也是由信息的模糊性决定的。模糊性的始作俑者,往往对事实进行有意遮蔽和扭曲,在投资者无法及时获取权威信息时,就会有“宁可信其有”的选择。投资者的反应也可以理解,遇到与切身利益相关的信息时,往往很难判断,更谈不上冷静和理性,大多只能及时止损。更何况,市场上还有不少企业传闻先被证伪后又被证实的案例。

其实,但凡研究过腾讯“重锤”信息的都不会相信这一谣言。在雪球上,该造谣者粉丝数量仅有一个,此前的言论多带有个人情绪,此次针对腾讯“重锤”的发言也并没有实质性内容。从信源的角度来看,不具有可靠性,但能够带动市场的恐慌情绪,正是利用了腾讯作为头部企业的重要性,以及近期市场传闻“不再新发游戏账号”的模糊性。

众所周知,网络游戏、社交网络、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网络广告是腾讯营收的四架马车,尽管近年监管不断收紧,但网络游戏仍是腾讯的“命脉”之一,游戏营收占比超过30%。因此,当市场将“2022年版号停发”传闻和“足以颠覆腾讯的大锤”谣言结合起来,腾讯股价大幅震荡也就不足为奇了。

“谣言就像市场切不掉的肿瘤”。笔者认为,造谣者常在市场出没的根本原因,是没有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受到相应处罚。相反,他们往往利用谣言,低成本操纵股价,得到不少好处。

对上市公司来说,遭遇谣言,难免有“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的无奈。但更为重要的是,上市公司应吃一堑长一智,既要在日常准确、及时、完整披露信息,积极降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让造谣者无机可乘,也要在谣言出现后,争分夺秒地公开回应,保护投资者利益。此外,上市公司还要学会对谣言重拳出击。长此以往,才能搭建起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信任桥梁。

面对无下限的“重锤”谣言,监管部门也应快速“上线”,敢于亮剑,让造谣者付出应有的代价。笔者认为,本次事件不应以造谣者注销平台账号收尾,而应以严厉惩戒造谣者收尾。

每日经济新闻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