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给大家科普一下太浪东丰麻将是不是有挂—原来可以开挂!2023已更新先结婚后恋爱结局
2023-09-01 00:46  浏览:24
给大家科普一下太浪东丰麻将是不是有挂—原来可以开挂!2023已更新(今日/知乎)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38例,其中境外输入23例,本土15例(江苏6例,其中无锡市5例、苏州市1例;四川3例,均在成都市;黑龙江2例,均在鸡西市;上海2例,均在闵行区;广东1例,在深圳市;云南1例,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当日转为确诊病例12例(境外输入7例);当日解除医学观察27例(境外输入26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686例(境外输入572例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42554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22468例(出院16190例,死亡288例),澳门特别行政区79例(出院79例),台湾地区20007例(出院13742例,死亡852例)。

2亿元政策性资金何以撬动4.8平方公里“双碳产业园” ?

  新华财经郑州1月30日电(记者李丽静)近日,河南省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下简称“郑州航空港区”)京港澳高速附近,“西气东输”迁改项目正在进行。这是郑州航空港区“双碳产业园”一期工程,总投资60亿元左右,预计2025年完成。

  立足产业需求 2亿元金融工具“打头阵”

  2022年6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的举措,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分别发起设立基金,合计投放7399亿元,用于补充交通、能源、水利、市政、产业升级基础设施等领域重大项目的资本金。

  郑州航空港区经济发展局抢抓机遇,围绕此次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的领域和方向,立足当地产业实际与需求,对接河南省发展改革委,推荐了“双碳产业园”项目。

  “双碳产业园”项目计划总投资140亿元,占地面积约4.8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约400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标准厂房及园区相关配套功能设施等。项目将同步迁改“西气东输”一线约31公里,迁改后长度35.6公里;同步建设42.5公里市政道路(含综合管廊)、绿化及数字孪生城市等配套基础设施。

  2022年9月,“双碳产业园”项目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推荐至国家开发银行,郑州航空港区经发局协调国家开发银行河南省分行和项目建设单位(郑州航空港兴港公用事业有限公司)对接。9月18日,双方签订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投放协议,国开行河南省分行投放2亿元资金,用于项目先期启动。11月25日,“双碳产业园”项目先期实施项目——“西气东输”迁改项目一线第一标段顺利开工,改造长度12.5千米。

  郑州航空港区经发局副局长黄兵说,近年来,郑州航空港区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城市发展越来越受到管线现状的制约,特别是“西气东输”管线斜穿郑州航空港区,给片区规划、发展带来较大影响。此次“西气东输”管线的改迁,不仅是建设“双碳产业园”所必需的,也对整个郑州航空港区的发展有利。

  一个以“零”碳为目标的产业园

  “双碳产业园”着力构建“链主企业+产业平台+智库机构+产投基金+领军人才”集聚共生的产业生态及“一园两核多链条”的发展体系,力争实现绿碳消纳,“零”碳目标。郑州航空港兴港公用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陈希向记者介绍了“双碳产业园”的情况。

  在园区产业发展方面,“双碳产业园”聚焦新能源、新材料两大核心,依托兴港新能源产业园新能源汽车产能的规模优势,充分发挥头部“链主”企业带动作用,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整车、新能源汽车配套、动力电池及相关前沿新材料等配套产业,同时积极引进光伏组件、风电整机、储能集成、氢能、高端设备制造等高附加值、低碳排放的绿色产业,构建产业集聚、互补共生的绿色产业体系。

  在园区绿色能源供给方面,“双碳产业园”充分发挥郑州航空港区增量配电网这一显著优势,大力发展园区及周边区域分布式屋顶光伏、分散式风电等绿电资源,要求屋顶可开发利用光伏发电的面积不低于50%,结合园区建设及企业入驻情况,拟截至“十四五”末,开发园区周边分散式风电100MW,分布式屋顶光伏50MW,配套建设电化学储能50MW/100MWh,探索实现绿色电力直供,同时辅以绿电直接交易、绿证交易、碳交易等形式满足RE100(100% Renewable Electricity,为一项全球性、合作性商业倡议,旨在推动企业向100%可再生电力过渡)等企业多元化的碳减排需求。

  在园区规划方面,“双碳产业园”将充分吸收苏州工业园、张江高科产业园、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等园区运营经验,通过统筹先行实施产业发展规划及园区城市设计规划,做到园区规划的“整体统一”与“个性定制”相协调。除此之外,在园区基础设施层面,从生态、建筑、交通与管理等多方面践行低碳发展理念。

  在低碳数字化应用方面,“双碳产业园”基于园区合作单位的“能碳”数字化管理平台,全面接入园区企业能碳数据,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实时监测,自动核算、目标管理和预警,协助企业做好碳排放及碳资产管理。同时探索将碳排放相关数据与自贸区等机构打通,开展绿色产品标识、认证,进一步适应欧盟碳边界调整机制(CBAM,又称“碳关税”),建立外贸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追踪,积极推进外贸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环保转型,致力于打造国内绿色贸易高地。

  目前,“双碳产业园”项目正在进行企业招商等工作,招商团队已经先后赴上海、深圳等地开展工作。一方面大量对接优质产业资源,了解企业落地意向,有针对性地做好园区后续运营支撑;另一方面积极对接相关智囊机构,为园区产业与城市空间规划提供建设性建议。

  叠加效应初显各路资金纷纷探路“双碳产业园”

  作为郑州航空港区低碳转型发展的“绿色名片”,2亿元金融工具的投放为项目建设按下了加速键,多家商业银行主动对接配套贷款,与其形成叠加效应。

  陈希说,双碳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40亿元,拟申请政府专项债券资金85亿元(占比60.71%),银行贷款资金18亿元(占比12.86%),资本金37亿元(占比26.43%)。目前政府专项债券资金申报工作正在高效推进中,结合以往专项债资金成本,预估本次专项债利率不超过4%,期限30年;银行贷款方面,现已对接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邮储银行等,完成基础资料提供,并初步沟通贷款方案,预计贷款期限15-20年,综合成本4.3%左右,与五年期LPR持平;资本金方面,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2亿元已到位,剩余35亿元将根据建设进度及时筹划到位。

  黄兵认为,“双碳产业园”项目工程体量大、产业落地需求强,为加快推动项目建设、产业投运,仍需各方力量不断输送资金“血液”,从几个层面予以关注:

  一是专项债券资金额度支持。根据建设投资计划,建设期1-5年分别计划申请专项债券25.5亿元、17亿元、17亿元、17亿元、8.5亿元,因此需要在专项债券额度上予以支持,以满足项目建设的需要。

  二是银行贷款支持。根据目前相关政策,总投资超过8亿元的项目一般适用于银团组合贷款,下一阶段需要根据具体项目的进度及资金需求,适时选取银行,报批银团贷款,因此需要在银团贷款审批上予以支持,以满足资金需求。

  三是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支持。根据建设投资计划,建设期1-5年分别需要提供资本金11.1亿元、7.4亿元、7.4亿元、7.4亿元、3.7亿元。目前到账的2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用于先期项目,“双碳产业园”剩余120亿元的投资项目希望能再申请12亿元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以缓解自有资金支付压力。

云南,意外诞生一个百亿独角兽

  一场攸关城市命运的产业盛宴。

  作者 I 张继文

  报道 I 投资界PEdaily

  这一次到了云南。

  投资界获悉,宇泽半导体近日正式对外宣布完成了B轮股权融资,金额超过12亿元,投后估值近百亿元。此轮融资由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领投,金石投资、国投创合、浙江海港集团、宁波开投集团和楚雄市城乡投等机构跟投。由此,这家来自云南的新能源公司,一跃成为了独角兽企业。

  宇泽半导体有何来头?这只新晋独角兽的故事,离不开一对山西兄弟——闫洪嘉和闫勇。2007年,赚得第一桶金的闫洪嘉杀入新能源领域,创立了主营光伏背板的明冠新材,收获了一家科创板上市公司。2019年,宇泽半导体在云南楚雄成立,闫洪嘉和闫勇为幕后掌舵人。如今,宇泽半导体融资金额合计超过20亿元,投资方阵容豪华,不乏国家队的身影。

  宇泽半导体只是一缕缩影。从2022年开始,VC圈似乎无人不投新能源,各地城市接连诞生新能源独角兽。而云南凭借着当地独特的地理优势和锂矿、磷矿等储备资源,自然不甘落后。伴随着新能源、新材料爆发,更多偏远城市靠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产业沉淀,缔造一场新兴产业“逆天改命”的传奇。

  山西兄弟联手

  在云南干出一个百亿独角兽

  宇泽半导体背后,是一对山西兄弟连续创业的故事。

  1980年,闫洪嘉(原名闫水云)出生在山西省忻州市一个普通家庭。高中毕业后,闫洪嘉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放弃了继续上学的机会,南下打工。2003年,他和哥哥闫勇靠着电脑耗材生意,赚得了第一桶金。

  2006年,闫洪嘉敏锐地察觉到国内新能源行业的市场前景,毅然放弃此前的电脑耗材生意,开始谋求转型。彼时,闫洪嘉前往江西,创办天正科技(江西)有限公司,开始自己的第二次创业。后来,他在天正科技的基础上组建了明冠新材,开始向进军太阳能电池背板行业。

  公司创立之初,国内太阳能电池背板产品基本上被日系、欧美企业垄断,其生产使用的前端原材料如氟膜、胶粘剂等也主要依赖进口。在此背景下,明冠新材只能从基础材料开始,自主研发、生产太阳能背板。

  历时十余年,明冠新材从铝塑膜基础材料国产化着手,在国内率先打破了铝塑膜的国外技术垄断,生产的锂电池用铝塑膜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技术要求,在某些技术参数方面甚至优于国外同类产品,极大地填补了国内动力与储能电池铝塑膜技术和市场空白。2020年底,明冠新材成功登陆科创板,闫洪嘉、闫勇兄弟收获了人生第一个IPO。

  期间,闫洪嘉和闫勇又杀入了硅片赛道,但行事作风十分低调。直至通威股份的一笔百亿订单,才让兄弟二人的新公司浮出水面——

  2022年6月,通威股份公告称,公司旗下五家子公司与宇泽半导体签订多晶硅长单销售合同。根据合同约定,买方在2022年~2026年预计向卖方合计采购16.11万吨多晶硅产品。按照最新价格,预计销售总额约385亿元。

  资料显示,宇泽半导体成立于2019年,公司第一大股东为持股61.73%的上海鑫融合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而后者的股东仅有两人,分别是持股95%的闫洪嘉和持股5%的闫勇。

  成立4年,宇泽半导体在云南省楚雄州政府和楚雄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培育下,已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N型硅片制造商。当时,宇泽半导体一期3GW单晶硅拉棒项目建设过程中,当年签约、当年建设、当年投产,整个流程仅用了180天。

  根据官宣资料,宇泽半导体如今在N型硅片技术上实现了诸多技术和工艺的创新突破,实现了对N型光伏电池三个主流技术路线(HJT、TOPCon 和IBC)的全覆盖,多项技术指标参数业内领先。这里需要说明的是,N型硅片对应的就是大尺寸N型电池。随着电池技术不断迭代,未来对N型料的需求也将逐步提升。

  除了技术方面,宇泽半导体在业内率先实现了120微米的210小金砖的量产,并已突破90微米厚度的210小金砖技术壁垒。宇泽半导体N型大尺寸硅片产能15GW,同步在建产能20GW,规划2024年底N型硅片产能将突破55GW。

  显然,宇泽半导体已经成为了一个现象级独角兽。2022年,宇泽半导体完成了A轮融资,投资方为中信建投投资、金木资本、中信建投资本;2023年1月,公司官宣了B轮融资,金额超过12亿元,投资方阵容豪华——由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领投,金石投资、国投创合、浙江海港集团、宁波开投集团和楚雄市城乡投等机构跟投。至此,宇泽半导体融资金额合计超过20亿元,投后估值近百亿元。

  为什么来自云南?

  宇泽半导体的崛起并非偶然,云南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潜力超乎想象。

  我们先从宇泽半导体落户的云南楚雄市讲起。就在宇泽半导体一路之隔的地方,便是光伏组件龙头晶科能源的工厂。晶科能源是从事单晶硅拉棒、切片、电池和组件制造的垂直一体化企业,落户楚雄发展的年产20GW高效太阳能电池片项目总投资约120亿元,规划用地977.5亩,建成达产后预计年产值约200亿元,可提供就业岗位4000个。项目分两期实施,每期建设10GW高效电池片生产线。2021年12月,云南首片高效太阳能电池片在晶科楚雄基地下线。

  为何都选择楚雄?楚雄市,隶属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地处高原,日照时间非常长,空气洁净,太阳辐射非常强,建设在楚雄的光伏电站比同一纬度的光伏电站发电效率更高。于是,楚雄州成为了云南第一个同时具有单晶硅拉棒、切片、光伏电池片生产能力的州市,随着光伏电池、光伏组件及周边配套等产能的逐步完善,楚雄很快将形成完整的硅产业链。

  而云南省中部的玉溪,依托丰富的锂、镍资源等矿产资源,先后布局了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及电池等生产项目,形成一条完整的新能源电池产业链。其中最知名的项目,便是2006在玉溪市注册的恩捷股份。

  恩捷股份背后站着同样是一对兄弟——李晓明、李晓华。1996年左右,兄弟二人回国,加入恩捷股份的前身——云南玉溪创新彩印有限公司,多年来主要从事烟标烟膜。2016年,创新股份(恩捷股份前身)成功在深交所上市。同一时间,李晓明的电池隔膜生意有了起色,他便收购了上海恩捷,并把公司改名为恩捷股份,成为了全球锂电池隔膜龙头企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统计,自2017年开始,恩捷股份成为了隔膜领域的第一名,至今产能和出货量仍然保持全球第一,下游企业包括松下、三星、宁德时代、比亚迪等。

  有了龙头企业,玉溪产业的虹吸效应更为明显。2022年,玉溪与恩捷股份、亿纬锂能、浙江华友和云南云天化签订了投资总额达1072亿元的新能源电池全产业链项目合作协议。力争通过3个五年规划时间,构建“锂电材料-锂电池制造-锂电池检测-锂电池梯次利用”的锂电池全产业链聚集发展的现代产业集群体系,力争到2025年锂产业集群产值达1000亿元,到2035年产业集群产值达2000亿元以上。

  不止于此,云南省靠着锂矿、磷矿等资源储备和清洁能源优势,正努力建设新能源产业——曲靖市已形成157.5万吨正极材料、10万吨负极材料、添加和配套材料、23GWh储能动力电池、3GWh储能电池等产业链布局;云南呈贡产业园区建设成为铝箔、铜箔生产基地;嵩明杨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储能电池、动力电池和消费电池……如火如荼。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云南是一个被VC/PE忽略的省份。随着新能源火爆,越来越多投资人开始注意到这个隐秘的新能源产业聚集地。

  一场产业变迁

  偏远省份,正批量涌现独角兽

  宇泽半导体崛起于云南楚雄,不少略显偏僻的省份正在批量诞生一批独角兽。

  譬如深居西北内陆的青海,跑出一个超级独角兽——丽豪半导体。2021年4月,丽豪半导体正式成立并落户青海省会西宁,主要生产高纯晶硅,这是新能源至关重要的材料。而丽豪半导体之所以选择青海,源于青海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水电资源丰富,太阳能资源得天独厚,风资源居全国前列,可用于光伏、风电建设的荒漠化土地资源丰富,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依托于当地良好的工矿业基础,丽豪半导体成立仅仅一年半时间便已迅速跻身行业独角兽阵营,成为近年来创投圈崛起速度最快独角兽之一。2022年10月,丽豪半导体正式宣布完成B轮融资,金额高达22亿元,投资方阵容浩荡:三峡集团旗下长江证券创新投资、海松资本、雲晖资本、中国-比利时直接股权投资基金、中美绿色基金、浙民投等参与投资,IDG资本、正泰、金雨茂物等老股东追加投资。“如今一级市场新能源火爆,据说这次估值超过了110亿。”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资人透露。

  青海靠着新能源“逆天改命”的故事,正在更多偏远的省份和城市上演。同在2022年,福建龙岩市凭借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孕育了一个现象级独角兽——德尔科技。2014年,德尔科技董事长华祥斌结合当地独具特色的金铜资源优势,决定在龙岩市上杭县创立德尔科技,主攻芯片电子化学品材料。

  短短8年,德尔科技成长为新材料领域的现象级公司,一年前获得了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红杉中国、达晨财智、深创投和国投创业联合领投。2022年底,该公司披露了上市辅导报告,开始了上市征程。

  就连存在感一直不高的河北省,也诞生一只超级独角兽——坤天新能源。成立于2000年5月,坤天新能源经过20余年的发展,成为了国内一体化产能最大、成本控制最优的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厂商。2023年初,来自河北独角兽企业坤天新能源完成合计超20亿元Pre-IPO轮融资,投资方形成了产业投资人、财务投资人两大阵容——产业投资人参与方包括SK中国、中石化资本、复星创富、三一集团等,财务投资人包括宽带资本、韩亚投资、海丰投资、厦门建发等。

  远离北上广深,那些大家忽视的省份和城市为何突然涌现一批独角兽?这并不是偶然,而是时代的选择。当下,中国朝着后工业时代转型和升级,脱虚向实、发展实体经济成为主旋律。尤其新能源、光伏等产业,更是各地产业“弯道超车”的绝佳机会。

  最关键的是,光伏、新能源等企业的诉求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内蒙、新疆、四川、云南、青海等偏远省份人工、用地便宜,如果当地政府加以政策扶持的话,培育一两只独角兽企业难度并不高。”上海一家FA机构合伙人曾分析道。

  悄然间,中国的城市产业地图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宁德时代的成功,造就了现在的福建宁德;地处江苏南部的常州,意外地成为了新能源独角兽聚集地;赣锋锂业的成功和当地的原材料优势,让如今的江西省成为了VC/PE热门打卡地……这份地图仍在不断更新。

  这是一场影响深远的产业变迁。当VC/PE开始告别北上广深,涌向更多少有人关注的省份和城市,这些不起眼的新能源、光伏企业从全国各地拔地而起。一场决定城市命运的产业盛宴,轰轰烈烈上演了。

实探五菱“神车”大本营:小车“争夺”小镇

  33辆——柳州街边一条百余米人行道旁,密集停放着一排小汽车。而这样的场景,在这座城市随处可见。

  一花(紫荆花)、一粉(螺蛳粉)、一车(五菱)、一江(柳江),是柳州留给外人的四大印象。如今,螺蛳粉与五菱一并走向全国,前者成为网红食品,后者打造的宏光MINIEV被称为“小神车”,28个月蝉联中国品牌纯电汽车销量第一。

  兔年春节,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走访柳州,几乎每隔几分钟就有一辆小型电动汽车在路上驰骋,其中五菱出现频率最高,偶有奇瑞、奔奔等品牌的偶然经过。

  在这座工业城市,人们仿佛看到小型电动车蓬勃发展的美好蓝图已然落笔,也能感受到各家品牌使出浑身解数抢占市场。

  停在路边的小型电动汽车。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林子

  电动自行车“平替”

  柳州人买小车,出于实实在在的需求。

  林云是一名公务员,几年前,他发现身边女同事逐渐换了小车,宝骏和宏光MINIEV成了普遍选择。“大家都是为了上班买代步车,小车便宜,停车又方便,而且现在很多改装车,能装扮得漂漂亮亮的,性价比很高”。

  在当地,不少人将小车视为电动自行车的升级选择。

  柳州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属于两广丘陵地区,地形以山地和丘陵地貌为主,骑自行车往往太费力,电动自行车就此流行。此外,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湿润,这样的气候让柳州人不必专门为了躲避严寒而购置汽车。

  2012年至2022年,柳州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由43.3万辆增长至136.8万辆,10年间增长了2倍有余。

  不过,五菱宏光MINIEV出现逐渐改变了这一趋势。2020年7月,五菱品牌旗下首款四座新能源车——宏光MINIEV正式上市,不同配置官方指导价分别为2.88万元、3.28万元和3.88万元。

  相比于动辄十几万元的轿车,小车价格优势明显。“本来我有一辆电动自行车,但是买这个车也不贵,还能遮风挡雨,比电动自行车好多了,现在自行车在家里已经不怎么用了。”车主小王称。

  夜晚行驶在路上的小车。

  停车方便也是如此。柳州街头,不少小车停在步行道旁。

  “现在我在商场里找停车位,经常是看到有个空位就兴冲冲开过去,结果发现已经有辆小车缩在里面了。”谈到小车停车方便,林云笑着说道。

  当下,中国城市普遍面临道路拥堵、车位缺乏、用车成本高难题,一台便捷实用、安全可靠、经济省钱的纯电动型汽车,契合了用户出行代步使用需求。

  “宏光MINIEV可以说是以性价比赢得了客户,而不单单是因为其价格最便宜。”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向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与宏光MINIEV同价位竞争的还有许多低速电动汽车,一方面,宏光MINIEV的性能在同等价位车型里面优越,性价比高。另一方面,其品牌效应较高,品牌知名度较大。

  钟师表示,在燃油车时代,五菱的面包车就下沉到小城市、县城中,打开了知名度,宏光MINIEV的目标消费者也愿意选择熟悉的品牌。

  五菱宏光不再独占蓝海

  柳州街头并非宏光MINIEV的天下,宝骏E100、宝骏E200亦较为常见,这两款车售价5万元左右,最高可达6万余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3月,五菱宏光MINIEV宣布涨价,彻底告别2万元时代。售价最低车型从2.88万元涨到3.28万元,整体涨幅接近14%。

  尽管人口数量仅有400万,柳州的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100万辆。五菱宏光MINIEV上市一年多的2021年9月,柳州乘用车电动化率已经达到了31.6%,并且凭借97.95%的新能源车累计接入量于全国登顶。

  也是在这一时间,柳州开始偶尔被称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之都”。

  如今,行走在柳州街头,几乎每隔几分钟都能看到一辆小车开过。这似乎是车企进军小车市场能想象的最好模样,却也是最残酷的斗兽场。

  随着五菱宏光MINIEV销量攀升,小车的细分市场备受关注,甚至有人喊出“中低端汽车市场复兴”的口号,车企则不断加码,奇瑞小蚂蚁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酷爱标榜自己是“理工男”的奇瑞,2022年销量实现了123万辆左右,同比增幅达到28.2%。这一数字离不开三款小车的功劳——奇瑞小蚂蚁销量达到92540辆,同比增长21.5%。奇瑞冰淇淋上市第一年获得11万销量,奇瑞无界Pro在2022年11月才正式上市。三款小车一起拿下20万辆销量成绩,让人对2023年的奇瑞有了更多期待。

  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鲍思语将2023年称为“奇瑞新能源再进阶之年”。在小型车市场,奇瑞或许将成为五菱的劲敌,造车新势力也正瞄准这一市场。

  蔚来联合创始人、总裁秦力洪近日透露,蔚来会打造子品牌,其中第三品牌是小车品牌,预计2024年三季度投放欧洲市场。他介绍,小型车是欧洲的主力车型,蔚来准备用这个车型进入欧洲市场。

  零跑则凭借T03这款五门纯电动小型汽车打天下。根据零跑公布的数据,2022年品牌实现新车交付11.1168万辆,累计增长达到154%。其中,零跑T03销售超过10万辆,可以说是以一己之力撑起了整个品牌的销量。

  包括奔奔EV、长安糯玉米在内,如今已有不少品牌欲“虎口夺食”。国家信息中心经济咨询中心副主任李伟利曾公开表示,中小城市有迫切的、机动化的出行需求。与大城市不同,中小城市的居住环境相对分散,机动化需求比较高,同时不需要具备特别高的续航里程车辆。

  不过,纵观入局车企,面对竞争愈发激烈的小型车市场,低端化发展很难长久。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强调,将小型汽车完全等同于低端化,一度是当年该细分市场萎缩的原因之一。

  “电动汽车市场应该同汽车一样,分为不同的层次,所以不应该理解为低端化是未来方向”,贾新光向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此前微型电动汽车、小型电动汽车以及低速电动汽车发展较为缓慢,主要是因为政策不明确,既没有明确支持,也未曾严格禁止,既没有制定细致的行业标准,也没有纳入有关部门的管理。

  当“价格战”不可取,智能化就成了发展方向。鲍思语曾表示,奇瑞新能源要打造精品小车电池平台和高价值车型电池平台,开发高安全、高性能产品。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林子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卢茜

  明辉国际(03828)发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个月中期业绩,收入约8.91亿港元,同比增长49%;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2810万港元,而去年同期取得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4690万港元;每股盈利3.9港仙;拟派中期息每股1港仙。据悉,集团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个月的毛利同比增加75.9%至约1.98亿港元。因集团采取多项措施(包括加强成本控制及加大高利润率产品的销售),毛利率较去年同期的18.9%上升3.4个百分点至22.3%。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