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新晋网红暗藏“杀机”,母子俩家中身亡,一桌8人全“中招”
每经编辑 毕陆名
这个冬季,“围炉煮茶”成为新晋“网红”,话题时常登上热搜!
从去年秋天开始,围炉煮茶就开始见诸各大社交平台。“三五好友”“人间烟火”“新中式下午茶”“温暖秋冬”“岁月静好”……这些关键词频繁被提及,恰恰暗合了时下年轻人追求“仪式感”“氛围感”“慢生活”的心理。
但休闲娱乐也好,跟风“网红”也罢,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围炉煮茶已造成多地多起意外伤亡事件——一氧化碳中毒。
多地发生“围炉煮茶”危险事件
杭州某地围炉煮茶,撂倒一桌8个人
1月28日下午4时许,杭州某地城中村的应女士约请还未开工的几位好友家中吃饭,饭后,聚会的8人在铁铸炭火炉上支起架子,一边煮茶,一边在壶边烘烤着板栗、番薯、花生、桂圆。天气寒冷,炉暖茶香,热心的主人特意关闭了所有门窗,想让室内没穿外套的好友们更加暖和。
聊天没多久,应女士的闺蜜、41岁的李女士最先开始耳鸣眼花、头晕恶心继而全身无力,紧接着一圈人都出现了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无法站立等症状。
正整理厨房、症状较轻的男主人踉踉跄跄把屋里的门窗全部打开,并拨通了120急救电话,参与聚会的8人被紧急送来浙大一院总部一期,经过诊断,是非常典型的一氧化碳中毒。
急诊创伤中心及高压氧舱的医护人员争分夺秒对中毒患者进行了高压氧治疗。因为中毒时间短、就诊及时,几人均已情况稳定,但一氧化碳中毒有“迟发性脑病”风险,如果没有后续足量高压氧治疗,可能会留下后遗症,接下来患者还将遵医嘱进行后续治疗。
“可别小看一氧化碳中毒的危害!我们年年提醒,还是年年有人送来抢救,严重者会要命,真令人痛心!”急诊创伤中心主任杨小锋主任医师介绍,从除夕至今,一氧化碳中毒人数节节攀升,其中人数最多的是炭火取暖造成的中毒,此外还有在不透风的环境中围炉煮茶、自助烧烤、使用燃气热水器不当造成的一氧化碳中毒,其中最年轻的患者只有19岁,还是一名在校大学生。
几名年轻人围坐在一起体验“围炉煮茶”,常见的红薯、花生、脐橙等客家传统小食和水果成为“围炉煮茶”桌上的美味。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江苏扬中:大年初一,一对母子家中身亡
今年春节期间,江苏扬中一对母子因在家中围炉煮茶,一氧化碳中毒身亡。
扬中市人民医院表示,事情发生在大年初一下午6时许,120接到急救电话称“有一对母子倒在家中”,急救团队立即赶赴现场。可惜的是,当医护人员到达时这对母子早已没有了心跳。
据家属讲述:“下午5点多联系他们,电话一直没能接通。因担心出事于是赶到家中探望,发现两人中毒倒地。”
事后了解到,50多岁的儿子和70多岁的母亲在家中用铸铁炭火炉围炉煮茶,因天冷紧闭门窗,最终导致两人一氧化碳中毒身亡。
近日,家住广州番禺区祈福缤纷汇一对年轻夫妻在客厅用炭炉烧烤,由于夜里天冷,他们把门窗都关起来,两人围坐在沙发前开始“撸串”,此情此景,好不惬意,殊不知危险却在一步步逼近。
木炭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在室内快速聚积,让夫妻两人先后出现中毒症状、意识渐渐模糊,丈夫凭借意志力发出求救,物业24小时监控值班员发现了异常,立马协助紧急送医,经过及时治疗,目前已顺利脱险回家休息!
浙江夫妻深夜中毒倒在家中,差点丧命
1月12日上午10:20,宁波市北仑区120急救中心接到报警电话:霞浦街道某小区住户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情况,据报警人称,上午十时左右联系好友两夫妻,电话一直没能接通,急忙赶到好友家中探望,发现两人中毒倒地。
经及时救治,夫妻俩生命体征恢复平稳。清醒后的刘先生回忆,前一日夜里,他和妻子在家中用铸铁炭火炉围炉煮茶,烧烤至深夜,在未熄灭炭火的情况下两人就睡觉了。“幸好朋友正好来家里,才发现我们中毒了。”说起这事,夫妻俩连呼后悔,目前二人已被转送至上级医院,接受高压氧舱治疗。
广州番禺:一对夫妇“撸串”中招
近日,家住广州番禺区祈福缤纷汇一对年轻夫妻在客厅用炭炉烧烤,由于夜里天冷,他们把门窗都关起来,两人围坐在沙发前开始“撸串”,此情此景,好不惬意,殊不知危险却在一步步逼近。
木炭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在室内快速聚积,让夫妻两人先后出现中毒症状、意识渐渐模糊,丈夫凭借意志力发出求救,物业24小时监控值班员发现了异常,立马协助紧急送医,经过及时治疗,目前已顺利脱险回家休息!
上海男子报警:两个朋友吃着饭却突然昏迷
近日,上海一男子报警称,自己的两名朋友在吃饭时突然昏迷,民警到场发现,阁楼内摆着正在燃烧的炭火炉,遂立即将炭火炉拎至天台并开窗通风。
经了解,该男子和两名朋友用炭火炉烤红薯,期间在阁楼内把酒言欢了近6小时,其中两人昏昏欲睡。他意识到可能缺氧中毒,这才报警求助。幸运的是,经救治,三人均脱离了生命危险。
一氧化碳中毒或会危及生命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刺激性、比空气轻且不溶于水的有毒气体。一氧化碳含量达到0.04%~0.06%时,即可使人中毒。打个通俗的比方,在60平方米的密闭房间内燃烧炭火短短几分钟就可能发生中毒。
专家介绍,一氧化碳中毒对全身的组织细胞均有毒性作用,对人体的肺、心、脑等器官损害很大,尤其对大脑皮质的影响最为严重。严重者出现意识障碍、昏迷,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据北京晚报报道,北京市大兴区消防救援支队新闻宣传科科长刘丙涛表示:“居民在自己家中长时间围炉煮茶,一是不易让炭火充分燃烧,继而产生一氧化碳,二是因怕冷不愿开窗,难保不出意外。”
综合上海疾控消息,氧气进入我们的身体后,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生成氧合血红蛋白。当血液流经各个组织,氧气会从氧合血红蛋白中分离出来,进入组织。
但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气高200-300倍,因此一旦吸入一氧化碳,氧气就会被“挤下车”。血液流经的组织细胞因为收不到氧气而窒息,就会中毒。
专家介绍,一氧化碳中毒对全身的组织细胞均有毒性作用,对人体的肺、心、脑等器官损害很大,尤其对大脑皮质的影响最为严重。严重者出现意识障碍、昏迷,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尤其值得强调的是,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并不是清醒之后就没事了!”浙大一院急诊创伤中心主任杨小锋说,中毒者如果得到及时的抢救,绝大多数能够恢复正常。但部分严重中毒者在意识恢复正常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假愈期”,还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如发呆、记忆力严重减退、无故傻笑或行为失常等,称“迟发性脑病”。所以中毒后一定要经过医院的系统性的评估与充分治疗,以免出现不可逆的大脑损伤。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钱江晚报、北京晚报、宁波晚报、羊城晚报
数字信息技术赋能文化产业傅才武、明琰在《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23年第1期《数字信息技术赋能当代文化产业新型生态圈》一文中指出,数字信息技术在文化行业的广泛应用,不但推动传统文化产业的“内容活化”和结构升级,还推动文化生产方式、文化传播方式、文化流通方式和文化消费模式的变革,引发了文化市场结构和文化产业结构的链式反应,促使我国文化产业由传统类型技术支撑下的“规模扩张”,向数字平台技术支撑下“内涵更新”的转变。文化与科技日益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不仅成为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而且成为科技创新的智力源泉,在当下的文化领域孕育出以数字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文化数字生态革命。在数字信息技术对文化产业的全方位、全行业、全链条改造之下,文化与其他产业边界、与国民经济各行业、与区域性经济社会全面融合。数字信息技术的创新不仅仅出现在某个价值链环节中,而是重构了生产和消费全链条,形成了线上和线下全方位联动的全新数字生态圈。这种“生态系统”的重建,对于文化产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和意义。
“抢人大战”正酣,“出门你就可到岗”中新网2月5日电 (中新财经 左雨晴) “家门到车门、车门到厂门”,春节的年味儿还未散去,多地保障企业用工需求的“抢人大战”已悄然打响。为缓解企业用工问题,不少地方春节前夕就“先人一步”,将招聘会搬到了农民工家门口,通过现场摆台、“直播带岗”,让招工更快捷、就业更方便。
提前出招,多地节前赴外招工
早在春节前,一些地方已经开始部署保障新一年的用工安排。
1月12日,浙江省温州市启动异地招聘会,该市启动了“春风行动”系列招聘会暨就业援助月活动。相关活动期间,全市计划开展近百场系列现场招聘会,预计三千余家企业参会,提供20万余个岗位。
广东是“农民工第一大省”,农民工总量达4200万人,其中外省农民工2300万人。在春节前夕,中山市10家重点企业及人力资源机构乘坐跨省招工专车奔赴广西贺州、贵港等地招工。广东省人社厅也带领佛山、惠州、清远等市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8家企业负责人,赴甘肃参加东西部劳务协作专项活动。
劳务输出大省四川在春节后迎来跨省招聘。1月29日,浙江、福建、重庆、广东等省(市)及四川省内共251家用人单位带着2.6万余个就业岗位来到四川省广安市,现场吸引近2万名群众参与求职招聘,当天达成就业意向协议3941人。
浙江省多市也在节后“动起来”。在宁波,市县联动共组织43支“小分队”、超200家次优质企业,携超3万个岗位需求,分赴安徽、江西、四川、云南、贵州、湖北、河南等12个省份50个县级劳务输出地密集开展赴外劳务招聘行动。舟山市也组织了19家企业、携1133个岗位分赴四川达州、云南保山开展为期6天的劳务协作、招工引才活动。
包机包车,“点对点”确保返岗复工
招到了人,用工大省们也为务工人员返岗复工做好了保障,包机、包车接人,“就业直通车”使农民工能够从家到企业“点对点”无缝衔接。
1月26日晚,广东首趟返岗免费专列搭载400余名广西员工抵深;1月30日,544名广西务工人员搭乘入粤返岗免费专列抵达广州。据广东省人社厅介绍,春运期间,全省人社部门计划节后直接组织返岗专列14趟,专车380班次,包机3趟,“点对点”组织外省劳动者入粤返岗2.5万人,目前已通过专列共帮助1800余名务工人员及时入粤返岗就业。
福建包机接人同样受到关注。1月26日下午,福建首趟免费返岗复工包机抵达福州长乐国际机场,来自云南的238名返岗务工人员抵达福州;1月27日下午,闽宁劳务协作首趟包机满载新招聘的169名宁夏员工顺利抵达厦门。据悉,福建省各地市将相继开启“点对点”输转务工人员,预计输转158趟、超2万人。
在重庆,相关部门与车站协同推进,合理制定进站乘车路线和客运组织方案,开辟专用通道和候车区域,做好务工人员旅途接驳保障。据了解,此前重庆已集中输送超110万名外出务工人员返岗就业。
留住人才,家的“诱惑”再度上演
一些地方跨省“抢人”,一些地方则开始布局,针对返乡人才提供优质岗位,为在外人才提供家的“诱惑”。
据媒体报道,春节期间,江苏盐城先后组织10多场返乡人才专场招聘会,有针对性地拿出2200多个优质岗位,鼓励在外人才回乡发展。
1月31日,“回归家乡·投身自贸港”春节返乡人才对接会在海口举行,逾200家用人单位通过线下线上方式参与招聘,累计提供5800余个岗位。
据了解,此次对接会不乏高薪岗位,其中最高年薪100万元,用人单位主要集中于教育、管理、财务、医疗医药等行业领域,招聘职位包括医院医师、教师、工程师、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等。
地方政府和企业“抢人”为何这么拼?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向中新财经表示,在新冠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后,国内的供应链、产业链正处于恢复的关键时期,企业用工需求上升,但用工的需求方和供应方之间仍然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农民工本身较为分散,在这几年疫情中与企业的联系也可能中断了。因此,政府组织企业组团跨省招工有利于短期内解决用工问题。”徐洪才说。
此外,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为农民工提供了更多选择的空间,有了“讨价还价”的余地。徐洪才认为,农民工跨省打工本身存在打工成本高、无法照顾家庭等问题,因此当本地收入上升后,会有更多人愿意就地打工。“中西部经济发展加剧了劳动力市场的竞争,这对劳动者来说是好事情。”
徐洪才指出,企业“用工荒”现象的本质仍是劳动力市场供需存在结构性不平衡。“一些企业找不到合适的工人,但也有很多劳动者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供过于求和供不应求是同时并存的。”他表示,由于信息不对称,目前劳动密集型产业、中低端产业的用工需求上升可能短时间内难以满足,但整个行业的复工复产正走向正常化。(完)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预计,本季度全球石油市场将陷入供应过剩,同时下调需求前景,上调非OPEC供应预估。根据OPEC的最新月度报告,其将第三季度原油产量预测下调124万桶/天,至2,827万桶/天。这比OPEC 13个成员国7月的产量低了约57万桶/天。OPEC位于维也纳的研究部门将本季度全球原油需求预期下调72万桶/天,同时上调非OPEC供应预期52万桶/天。预计本季度原油消费均值为9993万桶/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