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给大家普及一下天天爱北海麻将外卦神器下载安装,原来确实有挂!2023已更新也只是怕错过
2023-09-03 10:39  浏览:28
给大家普及一下天天爱北海麻将外卦神器下载安装,原来确实有挂!2023已更新(今日/知乎) 据陈磊称,拼多多的计划是继续将收入用于补贴,直到其取代阿里巴巴,成为10亿中国消费者的默认购物平台。理论上,该公司可以削减补贴,同时从商家那里吸引更多广告资金,以实现持续盈利。作者有点忙,还没写简介!今日热搜《华尔街日报》网站5月21日报道,美国化学品公司蓝线公司和澳大利亚莱纳斯矿业公司希望在美国建立稀土分离厂,寻求增加重要大宗商品的供应。 台湾中时电子报网站也关注了这一消息,该网站称:莱纳斯于5月20日宣布,该公司已经与美国化学品公司蓝线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并在美国本土建立稀土萃取分离厂房。

医保个账改革十问十答:9000多万退休人员利益如何保障

  作者: 郭晋晖

  今年初,多地陆续启动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改革。这项关系到3.54亿医保参保人利益的制度,要求待遇支付向退休人员倾斜。

  目前,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已发文健全当地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其中,很多省市规定的退休人员门诊支付限额和支付比例都高于在职人员。截至2021年底,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内退休职工为9324万人。

  即使如此,在地方医保部门收到的公众意见中,退休人员认为“改革之后由于个人账户划入金额的减少导致待遇水平下降”,占到了一定比例。

  多地医保部门在政策解释中均明确表示,改革后大部分参保人个人账户当期计入会减少,但同时也用具体数据和病例来向公众说明,对于罹患慢病特别门诊个人自费负担重的退休人员来说,门诊共济获益远超个人账户减计额,往往是减计数百元、报销千余元甚至数千元。

  湖南省医疗保障局在《关于改进退休职工个人账户计入方式的政策解读》中表示,保险共济机制就是用大数法则化解社会群体的风险。医保个人账户的多少,对当下个体来说,有多和少的区别,但从制度上来说共济保障更具有风险防范功能。职工医保并不单单只有个人账户和普通门诊统筹,还有门诊慢特病待遇、住院待遇等一系列政策,并由此构成完整的保障体系。

  日前,就公众关心的医保个人账户改革的热点问题,第一财经采访了业内多名专家。他们普遍认为,医保个人账户运行20多年来,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并且其局限性也在逐步凸显,按照“权益置换”的原则逐步以门诊共济来代替个人账户是大方向。

  这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如何完善配套机制让参保人更加有获得感,是下一步改革必须重点关注的问题。

  第一财经也从相关部门了解到,一些针对性的措施正在陆续推出,比如为了方便患者就近享受待遇,支持患者持外配处方在定点零售药店结算和配药,享受与在就诊医疗机构同等的报销待遇,并探索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保障范围,提高享受待遇的便捷性等。

  1 医疗成本会因改革而提高吗

  一问:

  今年初,多地启动了门诊共济保障改革,一些地区的退休人员反映医保个人账户资金减少,影响了日常买药费用。门诊共济保障改革本是倾向于老年人的,但为何老年人会认为利益受损?

  朱铭来(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这次改革的初衷,是希望患病的人、身体不健康的老年人能够有更多实惠,而不是损害他们的利益。

  认为利益受损的只是一部分老年人,并不代表所有的老年人,不同人群诉求是不一样的。现在感觉到利益受损的人主要是平常有小病的老年人,个人账户的资金能够涵盖他们日常买药看病的费用,如果个人账户资金下降,会对他们日常就医支付有影响;但对于患有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并且要去门诊就医的老年人来说,其个人账户中的资金是不够的,按照之前的政策,花完个人账户的资金之后,门诊费用都得自费。所以,对于门诊费用较高的老年人来说,利益不仅不会受损,反而能获得更高的报销水平。

  《武汉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实施细则》政策解读中也提到,参保人周某,退休人员,68岁,年养老金收入5万元,改革前个人账户每年划入2400元。患有脑梗,在某三级医院门诊就医,今年发生可报销费用7150元,如按照门诊统筹政策报销,除去门槛费500元,按三级医院60%的报销比例,即可报销(7150-500)元×60%=3990元。虽然改革后周某个人账户少划入1404元,但其享受待遇多了2586元。

  二问:

  有网民称“个人账户划入少了,‘吃亏’了”, 对于个人来说,医疗成本会因为这项改革而提高吗?

  廖藏宜(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总的来看,对于个人来说,其医疗成本并不会因为这项改革而提高。大家既要算小账,也要算大账。改革后统筹基金会加强,生病后可以通过统筹基金报销,大家互助共济,保障会更充分。既要算眼前账,又要算长远账。每个人都有年老和生病的时候,年轻健康的虽然现在看病不多,但疾病带来的经济风险是长期存在的。大家也要理性看待收入机制和保险机制的不同,在社会医疗保险的大框架下,个人账户的资金是“看病钱”,不是工资收入,也不是福利。年老多病的时候,靠个人账户和个人积累总是有限的,都需要有坚实的、可持续的医疗保险实现社会互助共济来化解疾病风险,从长远来看都会从这个改革中获益。

  广东省医保局在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改革的问答中提到一个案例显示,退休职工华姐,2022年11月因呼吸啰音做肺部CT总医疗费用480多元,全额自付。广州实行门诊共济之后,华姐最近去医院做CT,发现同样的项目自己只需付140多元,统筹基金支付了70%。

  湖南省医保局的测算显示,改革后,在职职工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1500元,退休人员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2000元。2021年全省年人均个人账户基金收入1727元,个人账户基金支出1438元。目前普通门诊统筹政策确定的支付限额,再加上个人账户划入的金额,总体上来说,可以基本满足参保人员的门诊医疗需求。

  三问:

  2021年4月国务院发布门诊共济保障改革的指导意见后,地方在制定实施细则和政策普及时收到了很多公众意见。比如湖南省医保局表示,近期收到的公众意见集中在反映“改革后的待遇水平下降了”,特别是原个人账户年计入水平在2900元以上的退休职工。退休人员对门诊共济保障改革的关注反映出了什么问题?

  娄宇(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社会法研究所所长):自1997年职工基本医保制度在我国全面推开之后,个人账户就作为一项重要的医保制度存在至今,不仅很多结构性制度已经形成了路径依赖,改革其中某一项制度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而且短期来看,改革可能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如何对利益受损者进行合理的补偿,也是关乎改革成败的大事。

  门诊共济保障改革方案是减少退休参保人每个月汇入个人账户的资金,节省下来的资金用于门诊大病统筹,此方案符合医疗保险的发展方向,初衷是非常好的,但执行中对细节的周全考虑非常关键,它可能会影响参保人对改革的接受度,同时也影响改革的效果。首要的是必须宣传到位,个人账户毕竟存在了20多年之久,其个人财产的性质虽然没有被写入法律中,但已经在全社会形成了一个基本共识。其次,配套措施必须及时跟上,比如增加基层医疗机构对常见病药品的配备,让参保人少跑路,提高制度的便利性,减少个人负担。

  2 配套政策亟待完善

  四问:

  门诊统筹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减少个人账户划拨的资金操作起来应该是最简单的,但如果配套政策跟不上,也有可能出现权益受损的情况。门诊共济制度要切实保障参保人利益,哪些配套改革必不可缺?

  朱铭来:我认为现在一部分退休人员对个人账户资金减少的关注,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配套政策还没有及时跟上。门诊共济保障改革最大的配套政策是医疗和医药。比如医疗服务的可及性问题,有老年群众反映,原来在药店拿药刷卡就能解决的事情,现在要到医院去,如果他不信任一二级医院,到三级医院可能就要排很长时间的队;而且有时候到了医院,医院还可能缺药,还得去药店拿药。这会给老年人添加很多跑腿方面的负担。

  这也是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的方向,具体可以做三方面努力:一是支持患者持外配处方在定点零售药店结算和配药,享受与在就诊医疗机构同等的报销待遇,充分发挥定点零售药店便民的作用;二是探索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保障范围,提高享受待遇的便捷性;三是探索推进电子处方流转,更好解决购药结算的需要。

  五问:

  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福利水平不同,门诊统筹的保障水平也不一样。如果一个地区门诊统筹水平比较低,是否能够弥补减少个人账户资金带来的福利损失?

  廖藏宜:地方在建立门诊统筹时会遇到一些困难,首先是医保信息系统要跟上,且打通统筹区内所有的定点药店,确保患者可以享受实时结算,不用再走手工报销;其次,医保监管和智能审核要跟上,门诊保障待遇提升后,肯定有人会动“歪心思”,通过倒卖药品攫取利益,这对于医保的精细化管理和智能监控提出了更高要求。

  对于统筹水平较低可能带来的福利损失,可以从三方面着手,一是门诊共济制度实施以后,门诊报销的起付线应该适当降低,同时报销比例可以适当提高,这一点需要医保部门通过精算予以动态调节,切实增强百姓的获得感;二是门诊共济的保障范围应该提高,从现有的两病、肾透析、门诊放化疗等,逐步拓宽至大部分病种均可以享受报销待遇,以体现公平性;三是可以参考住院待遇的保障政策,如果参保人年度门诊费用个人支出超过一定比例,可以归为大额医疗费用支出,应该予以二次保障或者配套相应的兜底机制。

  六问:

  很多退休人员习惯去定点零售药店买药,实施门诊共济之后,对于定点零售药店有什么支持措施?

  朱铭来:改革提出将符合条件的定点零售药店用药保障服务纳入门诊保障范围,将统筹基金支付延伸到符合条件的医保定点药店,目的就是为了方便患者就近报销,减轻费用负担。参保患者原来在定点零售药店购药只能用个人账户支付,改革后既可以使用个人账户,也可以凭外配处方享受统筹基金报销。从有关数据看,改革实施以来,个人账户在定点零售药店使用的规模是增加的,也显示了个人账户家庭共济、拓展个人账户使用范围等改革举措使药店受益。

  七问:

  门诊共济实施之后,是否会增加医院门诊量和人力成本?

  廖藏宜:短期内,可能会增加医院门诊量,类似感冒、咳嗽之类的很多小病,改革前很多患者会硬扛过去,靠自身免疫恢复,毕竟可以省钱。改革之后,考虑到医保可以报销,部分人会有“不花白不花”的心态,短期内确实有增加医院门诊量和人力成本的风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逐步回归理性后,这一现象会逐步回落至改革前的状态。

  3 未来改革方向

  八问:

  我国个人账户已存在了20多年,为什么最近要启动包括个人账户在内的门诊保障改革?

  娄宇:医保个人账户制度设计的初衷是希望参保人通过长期积累实现门诊费用的风险分担,即年轻时向个人账户多缴费、少消费,年老后不缴费,医保账户用于支付门诊费用。但这个初衷在实践中未能很好实现:参保人都是趋于短视的,个人账户中积累了大量资金,引发了较高的道德风险,不仅让监管工作压力倍增,而且每个参保人账户的资金有限,只能用于支付小额门诊费用,高额的门诊费用无力支付,这也不符合医疗保险“保大不保小”的原则,对真正需要依赖医保制度解决高额费用的参保患者不公平。因此医保实践中对个人账户诟病较多,社会各界都在积极寻求改革方案。

  任何制度一旦被固定,改革的难度都会很大,因为任何改革都是利益的重新分配。改革某一项具体的制度很容易,但是对制度体系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估,寻找到系统性解决问题的方案却考验着改革者的智慧。不管是从我国的医保实践来看,还是从世界各国的制度实施来看,纯粹的积累式个人账户都难以发挥保险大数法则的功能,无法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疾病风险的分担和资金的共济。将个人账户资金用于高额门诊费用的统筹已经形成了社会共识,应当成为改革的大方向。但是这个改革需要一套系统的制度设计,减少医保账户划拨比例的同时必须及时推出必要的配套措施。

  九问:

  医保个人账户资金的性质是什么?

  娄宇:按照国务院1998年颁布的《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是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基本原则,个人账户的本金和利息归个人所有,可以结转使用和继承。这是广大公众认为个人账户的法律性质是个人财产的依据。但是,此决定的法律位阶较低,不是具备外部法律效力的行政法规,只是在人社行政机关内部构建医保制度的一个规范性文件,对于个人账户性质的规定只具有指导性意义。2010年颁布的《社会保险法》没有将统账结合规定为基本医保的筹资原则,也没有规定个人账户的法律性质,这被认为是立法者不认可个人账户的筹资法则和支付方式,为未来的改革留足了空间。

  十问:

  2010年颁布的《社会保险法》没有提到医保个人账户,是不是意味着未来改革的大方向是以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来代替个人账户?

  廖藏宜:未来改革的大方向可以考虑逐步缩小个人账户直至取消。一方面,逐步降低直至停止单位缴费划入个人账户比例;另一方面,逐步取消个人缴费划入个人账户的规定,将个人缴费计入统筹基金,如建立门诊共济制度。虽然实际操作中可能阻力较大,但事实上,部分地区已经在尝试这种做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熊市反弹? 这次美股能否避免历史重演

  作者: 樊志菁

  美联储决议公布后,美股似乎暂时失去了进一步上涨的动力。火热的就业市场令不少官员表示,与通胀的斗争远没有结束,推动市场利率定价有所上升。财报季显示,各行业整体盈利状况开始受到经济的影响,随着加息周期延续,外界对于经济衰退的担忧重新升温。投资者正在等待1月通胀数据,以权衡政策路径的潜在选择,而在不少分析师眼里,熊市反弹将再次重演。

  美联储官员强硬发声

  近一周来,包括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内的多位联储官员对经济和货币政策前景发表了看法。在异常强劲的1月非农数据公布后,美联储实现通胀目标道路依然遥远的观点有所强化。

  鲍威尔认为,虽然反通胀趋势初步形成,但持续强劲的就业增长导致工资和物价上涨,将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利率可能超出市场定价水平。包括纽约联储主席威廉姆斯和美联储理事沃勒在内的官员则表示,限制性政策利率依然重要,预计将维持更长的时间以实现目标。

  牛津经济研究院高级经济学家施瓦茨(Bob Schwartz)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美联储在降低通胀的决心上是一致而坚定的。目前看,年内美联储不会放松其紧缩政策,如果3月会议前通胀超预期,其终端利率目标存在较去年12月5.10%进一步上修的可能性。

  联邦基金利率期货定价持续调整,目前市场预期6月美联储利率峰值将达到5.13%,同时年底前隐含的降息空间缩小至18个基点,已经不足一次降息的空间。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戴蒙(Jamie Dimon)警告称,依然不宜过早宣布战胜通胀,如果物价被证明具有黏性,美联储会将利率升至5%以上。

  与此同时,市场对于衰退的担忧也在水涨船高。上周2年期与10年期美债收益率倒挂一度超过80个基点,创上世纪80年代以来新高。近期美国制造业、房地产业低迷以及消费需求降温迹象日益明显,机构担忧美联储强硬的立场将令软着陆变得越发困难。德意志银行在报告中预测,今年美国经济衰退的可能性达到90%。

  施瓦茨向记者表示,数据表明,尽管劳动力市场仍具有韧性,但进入2023年的经济疲软状态迹象明显。随着货币政策的影响逐步显现,预计衰退将在第二季度开始,因为消费者将加快控制支出,企业则削减招聘和投资。他认为,美国经济不会突然失速,接下来美联储将继续通过数据评估经济,在达到终端利率后继续等待通胀回落的进一步信号,这给政策转向节点留下不确定性。

  投资者信心低迷资金持续出逃

  1月非农可能成为今年美股行情的分水岭,过去一周三大股指调整压力有所加剧,成长股低迷拖累纳指,而标普500指数创近两个月来最大周跌幅。

  除了美联储政策预期以外,市场也将焦点转向了企业财报和经济前景上。截至目前,近70%的标普500指数成份股公布了业绩,整体盈利表现明显低于历史均值。包括在线旅游平台亿客行(Expedia)、网约车平台Lyft在内多家公司业绩指引不佳,引发市场对非必需消费品行业及潜在经济复苏的担忧。FactSet的数据显示,非必需消费品是标普500指数今年迄今表现最好的行业,涨幅超过14%。

  随着财报季展开,各行业企业面对经济和经营压力裁员和业务调整的消息也在不断出现。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机构进一步调降今年一季度盈利预期,以反映加息对经济的影响冲击各行业企业运营,不考虑能源板块,本季度标普500指数盈利降幅将超过5%。

  资金流向上,美股基金录得连续12周净流出。Refinitiv Lipper的数据显示,截至8日当周投资者累计抛售美股基金4.36亿美元。与此同时,作为重要的避险工具,货币市场基金净卖出额也达到了197.8亿美元,创近七周新高,也显示出市场的焦虑情绪。

  机构继续预警市场调整风险。摩根大通策略师克拉诺维奇(Marko Kolanovic)重申, 投资者应当选择逢高卖出,反通胀趋势可能只是“暂时的”。“今年前三个月可能标志着市场拐点,二季度和三季度美股将陷入跌势。由于美联储或在一段时间内将利率维持在高位,年底前基本面将再度恶化。”他写道。

  美国银行策略师哈特内特(Michael Hartnett)同样将年初的上涨视为熊市反弹,即将公布的1月CPI数据非常重要,有助于市场进一步明确接下来美联储的政策立场。他认为美股短期高点已经出现,接下来投资者会转向对经济衰退的担忧,可以选择将股票换成债券。

  嘉信理财在报告中写道,美联储态度令投资者陷入犹豫。考虑到机构大幅调降了短期盈利预期,目前标普500指数的远期市盈率已经达到了19倍。在目前的货币政策和经济环境下,显然这并不是合理的。未来一周有重要的通胀数据公布,资金一直在博弈美联储政策,不少投资者需要等待数据明朗后再做决定。

470亿新能源龙头又有大动作!新赛道已被引爆?

  长时储能需求的爆发,正驱动全钒液流电池产业链迎来产业“春天”。该产业链的上中下游龙头,正与钒钛之都攀枝花合力打造“中国钒电之都”。

  相关资深行业人士表示,春节后,仅10天时间,钒价已连续提涨5轮,行业紧缺正进入常态化。

  打造“中国钒电之都”

  2月12日晚间,钒制品龙头钒钛股份公告,近日,公司与攀枝花市政府、大连融科储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连融科”)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各方就提高攀枝花钒钛之都钒产业引领能力,建设世界级钒产业基地和钒产业关键技术创新中心,提升攀枝花市钒资源在非钢领域的高效率高附加值利用,推动全钒液流电池产业化、商业化快速发展,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同意建立更加紧密、深入、广泛的战略合作关系。

  具体而言,此次战略合作涉及四方面,包括建设全钒液流电池储能全产业链、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示范试点项目建设与推广应用,以及金融模式与商业模式创新、全钒液电池储能关键技术开发。

  在建设全钒液流电池储能全产业链方面,三方同意,充分依托攀枝花市钒资源和工业基础优势,在攀枝花市合作打造包括电解液规模化生产、电堆和电池储能装备制造等全钒液流电池储能全产业链基地。

  钒钛股份和大连融科将发挥资源和技术优势,在攀枝花市建设全钒液流电池用钒电解液产线,实现钒电解液规模化生产。大连融科根据市场需求情况,优先选择在攀枝花市投资设立全钒液流电池储能装备智能制造基地,并协助引导上下游企业进驻攀枝花市,打造全钒液流电池储能产业园,实现区域全钒液流电池储能产业聚集效应。

  在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示范试点项目建设与推广应用方面,攀枝花市政府支持上述两家公司参与该市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示范试点项目建设,开展“新能源+储能”示范,推进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多场景全钒液流电池储能市场机制建立,推动清洁能源开发与产业链上下游融合互补互促发展。两家公司分别为相关项目建设提供储能装备和钒电解液保障,同时按照市场化方式承接相关项目,助力攀枝花打造“中国钒电之都”。

  在全钒液电池储能关键技术开发方面,攀枝花市政府支持上述两家公司在该市开展全钒液流电池储能领域技术创新,两公司在攀枝花市打造高端研发平台,加速低成本、高性能全钒液流电池储能关键技术开发,加速技术突破与成果转化,推进钒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引领全球全钒液流电池

  据大连融科下属控股子公司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融科储能”)官网介绍,该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服务商,成立于2008年,融科储能下设大连融科储能装备公司(以下简称为“融科装备”),是储能电池装备的生产主体,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全钒液流电池储能装备生产基地。

  融科储能、融科装备及大连融科(电池核心材料开发与生产主体)共同构建的同心产业群,已成为全球领先的全钒液流电池全产业链开发、完整自主知识产权及高端制造能力的服务商。

  2022年6月,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到融科储能调研。当时该公司介绍称,公司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产学研深入合作,实现了全钒液流电池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建立了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是液流电池领域国内外标准的主导制定者,率先实现了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双极板等关键材料的国产化生产,以及电堆和电池系统的规模化生产。

  目前,钒钛股份与大连融科建立了全面深入的合作。

  2021年9月,钒钛股份与大连融科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就产品及服务、生产合作、资本合作等方面达成战略合作意向。

  2021年10月,钒钛股份全资子公司与大连融科下属控股子公司融科储能、大连融科下属参股子公司大连恒流储能电站有限公司签订了《三方合作协议》及《全钒液流电池用钒储能介质委托加工协议》。

  2022年,钒钛股份继续与大连融科就全钒液流电池用钒储能介质委托加工和钒储能介质购销签订了商业合同。

  2022年10月,钒钛股份与大连融科签署《合资协议》,共同投资3161万元成立四川钒融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其中钒钛股份占注册资本的51%,大连融科占注册资本的49%。

  2023年2月8日,在接受机构调研时,钒钛股份称,四川钒融储能科技有限公司计划在2022年内在攀枝花市建设电解液产线,实现产能2000立方米/年,预计2023年上半年建成投产。而且,后续双方将根据市场情况协商建设更大规模产线。

  据钒钛股份披露,2021年,公司与大连融科合作涉及交易总金额约为2.5亿元;2022年,公司与大连融科合作金额预计将超过6亿元。

  春节后钒价5连涨

  在全钒液流电池产业链中,钒钛股份是主要的上游资源生产商。

  目前,国内钒产品行业有90%以上的产品应用于钢铁领域。钒钛股份是世界最大的钒生产企业,拥有以五氧化二钒、高钒铁等为代表的钒系列产品,具备年产钒制品(以V2O5计)4.3万吨的生产能力。2022年,该公司有约5000吨左右的钒产品直接应用于储能领域。

  根据钒钛股份与大连融科签订的《2023年钒电池储能原料合作年度框架协议》,若交易得以全部顺利执行,2023年预计将有8000吨左右的钒产品应用于储能,公司2023年应用于储能领域的钒产品占比将接近20%。

  据相关资深行业人士透露,春节后,仅10天时间,五氧化二钒价格就连续提涨5轮,2月10日已上涨至14.4万元/吨,行业紧缺正进入常态化。

  钒钛股份认为,随着新能源发电入围规模的提升,将提升对大型长时储能的需求。钒电池是大型长时储能方面较为理想的产品,从目前有关储能政策发布和市场项目情况看,预计未来市场需求空间较大。

  对于钒产品产能是否可以大幅提高,钒钛股份2月8日在接受机构调研时回应称,由于目前主流提钒工艺是钢渣提钒,在不新增高炉产能的前提下,钒渣产能相对稳定,公司通过技术攻关、技术创新等方式尽可能提高钒的收得率,进而带来一部分钒产品产量的提升。

  2022年9月,光大证券在其发布的钒电池产业链研究研报称,根据中国发电侧储能装机量测算钒电池年新增装机规模的理论空间,对应五氧化二钒的单耗,2025年钒电池拉动的五氧化二钒需求分别为6.1万吨(悲观)和12.9万吨(乐观),假设五氧化二钒价格稳定在10万元/吨,对应市场规模分别为61亿元和129亿元。

  明辉国际(03828)发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个月中期业绩,收入约8.91亿港元,同比增长49%;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2810万港元,而去年同期取得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4690万港元;每股盈利3.9港仙;拟派中期息每股1港仙。据悉,集团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个月的毛利同比增加75.9%至约1.98亿港元。因集团采取多项措施(包括加强成本控制及加大高利润率产品的销售),毛利率较去年同期的18.9%上升3.4个百分点至22.3%。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