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多家*ST公司退市风险凸显——退市常态化 慎炒ST股为什么很多人在下雨天会睡得更香
2023-10-01 10:25  浏览:49

随着注册制改革不断深化,常态化退市机制逐步建立,今年以来A股市场出清速度加快,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ST)的公司有所增多,投资者欣喜于市场优胜劣汰生态加速形成的同时,也更加关注*ST公司的退市风险。

那么,当前*ST公司退市风险如何?炒壳炒差风气是否消退?对于规避退市行为如何监管?

部分公司退市风险显现

观测上市公司退市风险,半年报是一个重要窗口。记者梳理同花顺iFinD统计数据发现,上半年,有91家ST类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为负,48家ST类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为负。

主营业务增长乏力是这些公司上半年亏损的主要原因。例如,ST德豪表示,上半年,面对国外疫情肆虐,国内疫情反复等不利局面,公司积极采取措施,努力克服困难,维持正常生产经营,本期营业收入同比实现增长,但依然未能扭转亏损局面。

一些公司因为资金流动性、债务危机等原因导致业绩持续亏损。例如,ST林重解释上半年亏损原因时表示,主因之一是公司受限于流动资金规模,不能满负荷生产,故较上年同期营业收入减少。

部分ST类公司退市风险加大。根据今年开始实施的退市新规规定,财务类退市时间从原来的三年缩减为两年,即1年触及扣非前/后净利润为负且营收低于1亿元的退市指标即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连续2年触及退市指标直接予以终止上市。

记者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当前沪深两市风险警示板共有184家公司,存在退市风险的*ST公司有108家,其中,近30家*ST公司上半年营收不足5000万元且净利润扣非前后孰低为负,按照这个数字估计,全年很可能收入不足1亿元且净利润扣非前后孰低为负,也就意味着将触及退市指标。

从审计意见退市指标来看,一些公司退市风险也在显现。例如,*ST中新、*ST明科、*ST康美等多家公司2020年年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根据现行规则,若2021年年报继续被出具否定意见、无法表示意见,甚至是保留意见,都会直接面临退市摘牌。而从半年报情况来看,目前多家公司形成无法表示意见的情形均未消除,未出现明显改善迹象,在2021年年报披露后,面临被直接退市摘牌的风险。

展开全文

“较之往年,今年存在退市风险的*ST公司有所增多。”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分析,这是受多重因素影响:首先,疫情冲击下,部分核心竞争力不足的企业持续盈利能力欠缺,经营风险加大;其次,退市新规下,监管部门严厉打击突击构造收入等违规行为,大力推进现场检查,落实应退尽退;此外,今年以来中介机构“把门人”履职尽责归位明显,一些长期没有主营业务的壳公司将加快出清。

个别股票逆势非理性上涨

对上市公司股票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实行差异化交易机制,旨在向投资者警示公司目前面临的退市风险情形,提醒投资者在股票交易时充分关注公司经营风险,进行审慎决策。

但现实中,却出现一些ST类公司经营并未改善,而股价连续上涨的情形,引起市场关注。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17日收盘,今年以来,114家ST类上市公司股价累计实现上涨,21家ST类公司股价翻倍。

究其原因,部分ST类公司股价上涨是受益于经营业务扭亏为盈或重组预期。例如,*ST节能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19.62亿元,同比增长1623%,实现扭亏为盈,其股票今年以来也累计上涨逾200%。

但多数ST类公司股价的上涨缺乏足够的基本面支撑,主营业务增长乏力,退市危机并未缓解,市场炒作明显。

例如*ST澄星上半年营业收入约14.8亿元,同比减少0.0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约326万元,但公司股票于9月15日、9月16日和9月17日连续三个交易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15%,随后公司发布公告称,截至目前,不存在对公司股票交易价格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无涉及公司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

“绩差公司股价出现非理性上涨,多数情况是庄家控盘和羊群行为所致,这种上涨往往是昙花一现,过后一般是鸡毛满地,多数跟风的中小投资者往往损失惨重。”田利辉表示,这扰乱了资本市场秩序,接下来监管部门应强化对ST板块交易资金账户穿透式监管,严管炒壳炒差的不良风气。

“退市常态化下,市场环境和生态都发生了重大改变,壳资源加速贬值,炒作绩差股风险明显加大,暂时的爆炒不可能持久,投资者不能用老黄历来看新问题,对于垃圾股应该敬而远之,倘若依然热衷于炒小炒差,无疑是火中取栗,终将得不偿失。”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

不断加强退市监管

自退市新规实施以来,监管部门不断加大监管力度,增强退市刚性,对触及退市标准的坚决予以退市,对恶意规避退市标准的予以严厉打击,推动建立常态化退出机制。

数据显示,截至7月,今年以来,已有96家公司因新规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4家公司退市,其中17家强制退市,6家重组退市,1家主动退市,“应退尽退”理念得到充分显现。

严监管下,一些试图靠炒概念、造假等鱼目混珠的行为,越来越难以逃脱监管部门的“法眼”。还有一些试图通过各种“财技”打擦边球实现“报表式”盈利,或者依靠突击构造交易等来规避退市的行为,也将难以通行。

据记者了解,截至2021年8月末,深交所有68家公司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退市新规大大缩短了退市进程,如相关公司连续2年触及退市指标,将迅速走上退市末路。下一步,深交所将严格执行退市新规,防范违规保壳之风,坚决打击财务造假等恶意规避退市行为。

一是完善相关规则。深交所将进一步完善退市领域的相关规定,推出营业收入扣除指南,便于上市公司及会计师事务所做好相关工作。二是强化营收扣除监管。对营业收入接近1亿元的公司,重点关注是否存在新增贸易业务、收入确认不合理、营收应扣未扣等借营收扣除事项而规避退市风险警示的新型保壳手法,将采取问询关注、要求年审会计师核查、约谈、上报证监会、提请检查等措施。对应扣未扣事项,将督促公司及时更正并提示风险;对存在“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扣除项的,将充分关注相关收入确认的真实性,通过上报线索,帮助有关部门严肃查处财务造假。三是压实中介机构责任。

上海证券交易所将全面加强风险公司定期报告审核工作,对于存在规避退市苗头的公司,开展重点审核和严格问询,关注其营业收入情况、业务模式的可持续性、会计处理的合规性等。同时,结合下半年日常监管情况进一步摸排退市风险警示公司情况,实时关注,并适时启动会局所协同监管。盯牢重点个案严肃处置、及时处置,提高信息有效性,尽快明确市场预期,实现“应退尽退”的市场共识。同时完善营收扣除制度,严厉打击构造收入规避退市;完善审计监管,对于典型的违规行为进行快查快处,对中介机构履职行为形成威慑力,为落实退市制度保驾护航。

田利辉表示,未来*ST公司想要避免被清退,应该苦练内功,聚焦主业,切实提升盈利能力,或者引入优良资产进行实质重组并购等。

“从长远来看,随着注册制改革全面推进,IPO将变得更加便利,加之退市新规日趋成熟完善,规避退市风险加大,买壳借壳也就失去意义,未来绩差股的唯一归属就是退场,炒壳炒差之风也将逐步瓦解。”董登新表示,退市新规鼓励大浪淘沙、有进有出,估计今年退市公司数量将有所增加,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将加速形成。 (经济日报记者 李华林)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