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如何融资打新股能力特长
2023-10-28 10:20  浏览:27

证监会表示,将先按现行制度恢复前期暂缓发行的28家公司中已经进入缴款程序的10家公司新股发行,预计11月20日左右刊登招股意向书。剩余18家公司将分两批发行。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 13日表示,取消新股申购预先缴款制度的相关规则修订工作,以及证券交易系统技术改造工作目前已同步启动,预计11月20日左右10家公司刊登招股意向书,剩余18家公司将分两批发行。现阶段,新股发行仍然应该坚持低价持续发行原则,发行定价市盈率超过同行业市盈率的,应连续三周发布投资风险特别公告。

张晓军表示,取消新股申购预先缴款制度,除了要修订相关规则,还涉及证券交易系统技术改造工作,目前这两项工作已同步启动。由于相关规则修订和技术系统改造工作均需要一定的准备时间,证监会决定先按现行制度恢复前期暂缓发行的28家公司中已经进入缴款程序的10家公司新股发行,因暂缓发行至今已超过3个月,在刊登招股意向书前,需要履行会后事项、补充财务信息等法律程序,预计11月20日左右才能刊登招股意向书;剩余18家公司将分两批发行。

对于“证监会表示公开发行2000万股以下的小盘股发行一律取消询价环节定价发行后,是否依然执行市盈率不超过23倍或行业平均市盈率的做法”的问题,张晓军指出,为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缩短发行周期,提高发行效率,本次拟规定公开发行2000万股以下的小盘股发行一律取消询价环节,由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协商定价,直接向网上投资者定价发行;有老股发售安排的,因对老股有锁定期要求,作为例外,仍需要履行询价程序。《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规定,证券公司实施承销前,应当向中国证监会报送发行承销方案。发行承销监管主要关注发行承销方案及发行承销行为是否符合承销办法的有关规定。直接定价发行承销风险相对较高,投资风险也相对较大,发行人及其承销商应综合考虑投、融资双方的需求和各种市场因素审慎定价。现阶段,新股发行仍然应该坚持低价持续发行原则。发行定价市盈率超过同行业市盈率的,应按照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强新股发行监管的措施》要求,连续三周发布投资风险特别公告。

新股发行在暂停4个月之后即将迎来重启。伴随着此次重启,中国证监会推出改革举措,进一步完善新股发行制度。这一轮改革有何亮点,改革之后的制度与之前有何变化?

1 变化一:申购中签后再缴款

根据现行新股发行制度,投资者申购新股时须全额预缴申购资金。在新股申购十分踊跃的情况下,造成巨额资金打新现象。

针对这一突出问题,本次改革将改变申购方式,在坚持目前网上按市值申购的前提下,网上、网下符合申购条件的投资者在提交申购申报时,无需按其申购量预先缴款,待其确认获得配售后,再按实际获配数量缴纳认购款。

“取消预缴款可大幅减少新股发行中投资者需要动用的资金数量。”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说。

为了防止出现“中签不缴款”的现象,证监会将建立网上投资者申购约束机制,规定网上投资者连续12个月内累计出现3次中签后未足额缴款的情形时,6个月内不允许参与新股申购。

2 变化二:小盘股价格直接由发行人和承销商商定

此次改革中一个令人注目的变化是,公开发行股票数量在2000万股(含)以下且无老股转让计划的,应通过直接定价的方式确定发行价格,全部向网上投资者发行,不进行网下询价和配售。

这意味着小盘股将没有询价环节,直接由发行人和承销商商定价格。“此举是为了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提高发行效率。”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对此解释说。

据介绍,新股发行主要有询价和直接定价两种方式,各有优劣。询价机制有利于寻找均衡价格,挖掘市场需求,降低承销风险,但发行成本高,发行周期长,大盘股发行运用较多;直接定价发行对承销商的定价能力有较高要求,但发行成本低,发行周期短,效率高,适合小盘股发行。

3 变化三:企业欺诈发行保荐机构需先行赔付

为推动中介机构进一步尽职履责,强化中介机构的责任约束,证监会决定建立保荐机构先行赔付制度。

按照要求,保荐机构需在公开募集及上市文件中公开承诺:因其为发行人首次公开发行制作、出具的文件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将先行赔偿投资者损失。

“这意味着有欺诈发行情况的,保荐机构需要先对投资者进行赔付。”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说。

此次改革还完善了信息披露抽查制度。在目前对发行人披露的财务信息进行抽查的基础上,对发行人披露的其他重要信息以及中介机构的尽职调查过程进行抽查,对违规行为从严查处,进一步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4 变化四:“独立性要求”和“募集资金使用”不再设为发行条件

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说,本次改革在对主板(含中小板)和创业板首发办法进行修订时,将进一步贯彻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监管理念,将一部分基于审慎监管要求增加规定的发行条件调整为信息披露要求。

具体说来,不再将“独立性要求”和“募集资金使用”作为发行上市的门槛,相应调整并加强对有关信息的披露要求。“这不是降低监管标准,而是通过信息披露强化约束,监管部门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该负责人说。

据介绍,证监会将通过督促发行人在招股说明书中如实披露同业竞争、关联交易、募集资金使用等情况,以及这些情况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向投资者充分揭示投资风险。

在日常监管中,监管部门将按照上市公司治理要求,督促发行人避免同业竞争,规范关联交易,增强独立性,按照招股说明书承诺使用募集资金,改变募集资金投向的,履行股东大会批准程序,确保上市公司符合公司治理和规范运行要求。

5 变化五:建立摊薄即期回报补偿机制

据介绍,证监会拟出台《关于首发及再融资、重大资产重组摊薄即期回报有关事项的指导意见》,建立摊薄即期回报补偿机制。

在这一机制下,证监会将要求首发企业制定切实可行的填补回报措施,并在招股说明书中作出承诺。在上市公司日常监管工作中,监管层将督促公司董事、高管忠实、勤勉地履行职责,维护公司和全体股东的合法权益,切实履行填补回报措施的承诺。

此变动将大大改变过往的打新操作和打新策略,当然也会极大影响你打新操作。在此次IPO重启之前,投资者打新除了需要有对应交易所的股票市值外,最重要的是要有真金白银,且资金越多中签概率就越大。各中原因其实是这样的:

新政后

1 指南一:新股万能申购策略

先从取消新股申购预缴款机制这一核心变化说起。

这意味着,网上投资者在进行新购申购的当时,账户里可以没有资金,只要有对应市值的股票就可参与打新,如果中签摇号结果出来后宣布你已中签,再足额缴款即可。

网下投资者方面,在交易所询价系统内申报价格和认购数量时,也可以没有资金,直到认定申购为有效申购、且获配了再根据获配量来按时缴纳资金即可。

以前打新动辄冻结上万亿、几十万亿资金不再了,也就是说曾由新股发行造成的抽血效应将成过往。发行人募资多少,最终冻结的资金就是多少。中签者或获配者成功认购了多少,上缴款就是多少。

新的问题随之而来,傻子才不会多多益善呀!没错儿,恭喜您答对了,傻子才不会多多益善,毕竟在A股市场,新股在当前,甚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抢手的稀罕东西,谁都想拥有这些稀缺资源。

问题来了,你想,他想,我也想,大伙都想抢,僧多粥少呀,这必须在高个子中选更高的了,得看谁更有优势了。

2指南二:市值要拼才能赢

新股市场已经告别了拼爹拼妈时代,重启前拼的是谁银子多,今儿个拼什么呢?网上拼市值股票,网下拼资格。

网上打新前,您可以没钱,但必须得有对应市值的股票,最好拥有想申购新股网上申购上限需要的上限市值股票。

以深市新股为例,网上申购每一个申购单位为500股,申购数量应当为500股或其整数倍,但最高不得超过当次网上初始发行股数的千分之一,且不得超过999999500股。

根据《深圳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网上按市值申购实施办法》,持有市值1万元以上(含1万元)的投资者才能参与新股申购,每5000元市值可申购一个申购单位,不足5000元的部分不计入申购额度。不管新股发行价多少,每申报500深市新股就需事先拥有5000元市值的深市持仓股票。

如果深市某新股网上发行量为1000万股,则单一网上投资者最多可申购10万股,对应的就需要拥有200个申购单元,一个单元需事先拥有5000元深市市值持仓股票,也就是说该投资者需事先拥有100万市值的深市股票。

如果该投资者如此顶格进行网上申购了,1000万股网上发行规模对应拆分成的申购单元则2万个,如果中签率为万分之一,则该投资者的中签概率理论上就为百分之一。

反过来说,如果该投资者没有顶格申购,假设他只按顶格申报规模的一半进行新股申购,也就是5万股进行申购,则相应的他只需准备50万深市市值股票,如果中签率同样为万分之一,则该投资者中签概率则降为千分之五了。

中签概率百分之一和千分之五的差别,就取决于你拥有的是100万还是50万的深市市值股票。

网下投资者则更简单,你只需拿到网下询价资格,并搞掂该新股主承销商,让你进入配售对象名目,只要你不胡乱报价,则多少都会给你分点了。

万能打新(网上申购)策略:赶紧买入一些你认为可以保值的市值股票。当然,如果是深市新股,你需买入可以保值的深市市值股票;如果是沪市新股,你就需买入可以保值的沪市市值股票了。

新政前

1回顾一:改革前新股申购是这样的

IPO发行分网上和网下。

网上发行,也就是通俗意义上的打新。按照现行规则,网上投资者没有定价权,定价权来自网下投资者。网下投资者根据各自的研判,通过交易所询价系统在指定日之前各自报出自己认为合理的价格,并申报相应的股份。

结合对应报价与申报数量,就是网下申购所需资金,在指定申购日前,必须将申购款项划入中国结算指定的银行账户,经过会计师事务所验资合格后,才有资格成为有效网下申购。

一般而言,投行和发行人为让网下投资者有一个报价参考,都会小范围出具一个投价报告,在这份投价报告里,报价机构会提供一个报价区间,供这些有资格参与报价的网下投资者报价。

网下投资者以往为了保证申购成功,在报价上都会采取三档报价,也就是上中下,每一档对应有一个申报量。为何要三档报价?这是因为在询价完毕后,承销商需要根据所有报价来寻找和计算发行价。

因为 一个报价对应一个申购量,在网下发行规模一定的情况下,从最高价向下推,直到申报价格之上对应的申报股份之和等于网下发行规模为止,彼时的价格即为发行价。

网下投资者一方面想拿到新股筹码,另一方面又想以最低价拿到,所以就拆成三档进行报价和申购了。

但这仅仅是在23倍限价发行之前,承销商定价的做法。

2回顾二:23倍限价发行

在此次IPO暂缓之前,新股发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发行价不得超过23倍市盈率。这意味着,发行价上限政策早已定好。所以,在中小创新股发行中,很多新股发行价对应的市盈率都是23倍或22.8倍,最多也就是触及23倍,从无一家破23倍。

在23倍限价发行时代,网下投资者询价过程,对中小创新股其实是个完全流于形式的过成了,因为任何参与者都可以根据发行人盈利情况和23倍上限计算出发行价。

网下投资者确定了发行价,接下来就是申购了。网下来看,相当于发行价之上的投资者申报都为有效申报。这里就会出现一个问题:网下发行为1000万股,但申购量为1亿股怎么办?这就是网下中签率了,1000万股的发行量除以1亿股的申购量,也就是万分之一即为网下中签率。在不考虑网下机构类型和优先配售情况下,这些网下投资者申购1万股的,就可获配1股。配售结果一出来,那些无效申购(报价在发行价之下的)和有效申购多余资金就会退还。

定价和网下配售说清楚了,接下来就是网上申购了。在不考虑股票市值情况下,网上投资者只需根据发行价,准备好足够资金,在交易系统中敲入想申购的新股代码,提交买入该新股的股份即可,当然,提交之时也就是你资金冻结之际。

在所有网上投资者申报提交申购后,也就会出现一个网上发行量与网上申报量两个数。在当前,一般都申购量也会大大高于发行量,出现一个极低的网上中签率。根据该中签率进行配号,幸运的网上投资者才可能摇中。

但在股份市值时代,投资者除了拥有足够资金外,还必须有对应交易所的持仓股票。以深市为例,持有市值1万元以上(含1万元)的投资者才能参与新股申购,每5000元市值可申购一个申购单位,不足5000元的部分不计入申购额度。

换个角度看IPO:

打新资金创造了交易机会

2014新股发行重启后, 牛市接踵而至。打新资金的锁定扰乱了市场短期流动性,但也创造了可盈利的交易策略而不是熊市。对新股发行最根本的改变应该是新股发行的定价方式。事实上,新规虽然仍在征求公众意见,但已有许多定价方式改变的提议。如果没有隐含的回报保证,打新将不再那么有吸引力,甚至会重设市场估值的模式。历史数据显示上海相对于香港来说仍然很贵。现在市场对新股发行的担忧已得到缓解,而熊市反弹可因此而延续——直到市场意识到估值决定牛熊,而非新股发行与否。

打新资金的锁定扰动了短期流动性,但也创造了交易机会,而非熊市:市场担心IPO重启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并成为了市场上行的阻力。但新股发行不锁定打新资金的新规应缓解新股发行时对流动性的扰动。既然短期的担忧已经解除,熊市反弹应能延续,就像市场共识普遍认为的那样。然而,我们虽然同意共识对打新新规而产生的市场方向的理解,却并不同意其逻辑。

我们的数据显示,从新股发行对市场运行影响的概率已大致像抛硬币一样。自1990以来,市场在新股发行重启后、再次关闭前的期间,已经出现了五次下行和四次上升。诚然,打新资金的锁定扰乱了市场短期流动性。但自2014年IPO重启以来,一直伴随着一个大牛市。期间,约1500亿元的融资,却锁定了28.5万亿的流动性。

即便如此,在六月新股停发前,市场持续飙升。这个现象表明新股发行并不是导致牛熊转换的根本原因。相反,在打新资金锁定期的如此有规律的流动性模式衍生出了许多有利可图的交易策略。比如,在资金锁定期开始前,交易员们抛售手中的股票,然后在锁定期结束前再买入等。

新股发行最根本的转变,应该是新股发行定价的方式。2014年IPO重启以来,150只新股的价格都在23倍PE或以下,显著低于当时市场内同行业的估值——仿佛被暗窗指导了一般。任何更高发行估值都被否绝。这与《关于加强新股发行监管的措施》里,以“同一行业在最近一个月的平均估值作为首次公开发行定价参考”不符。市值配售并不是什么新的规定。投资者只会在他们认为股票被低估的时候买入,而不是他们为了参与IPO而买入——特别是如果隐含的回报保证将来被删除后(焦点图表1)。

焦点图表1:打新的情绪是市场人气的反映。

上海和香港市场相对回报率的历史关系表明,上海市场仍很昂贵:从历史上看,上海相对香港市场的回报率一直锁定在-25%和+40%之间,长期平均值为1.4% (焦点图表2)。换句话说,上海的相对回报是一组均值回归的系列。这个相对交易的范围可能来自于两个市场间不同的汇率走势和利率水,以及国内市场对海外投资的限制。这一指标在1998年底,2007年底和2015年年中曾一度接近40%,同时上海市场明显见顶。现在上海的相对回报率在20%左右,相对于历史来看仍然很高。而创业板则更贵,市盈率仍然在100倍左右。剔除前两位高速增长的公司业绩,创业板的销售和盈利增长率为个位数。

焦点图表2:上海相对于香港来说仍然很贵。

市场共识认为打新基金的仓位在新股停发后一直在投债券,在打新新规出台、新股发行重启之后将回流股票。如果IPO的定价继续不超过23倍市盈率,那么中签概率调整后的打新收益率仍略高于债券,使打新更具吸引力。但是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新规的征求意见稿里,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对于新股定价修正的建议。最近强劲的美国就业数据和耶伦的讲话增加了十二月联储加息的可能性,并导致美国以至于中国的国债收益率上升。当美国货币政策的前景尘埃落定时,债券将再次比股票更具有吸引力。

搜索:Choiceinfo 长按复制

关注我们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