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美国CPI刷新十余年高点 全球性通胀已至?邓超孙俪离婚
2023-04-12 10:33  浏览:48
在大宗商品涨价潮的持续助推下,全球性通胀已然扑面而来。  中国4月CPI与PPI同比涨幅双双走高,其中PPI同比上涨6.8%,飙升至3年半高位。虽然CPI略逊于预期,但若剔除猪价,从非食品价格涨幅来看,涨价在明显传导。  5月12日晚间公布的美国通胀也大超预期,4月CPI同比上涨4.2%(预期3.6%),刷新2008年9月以来高点,其中核心CPI同比上涨3%(预期2.3%)。数据公布后,美国货币市场认为美联储2022年12月加息25个基点的概率从88%升至100%。周四美国还将公布4月PPI数据,市场预期同比上涨5.9%。  11日,中国央行在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称,输入性通胀风险总体可控,并重提“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要跟踪分析国内外形势和市场变化,有效应对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及其连带影响。  12日晚间,美联储副主席克拉里达表示,经济仍远未达到美联储的目标,需要花一些时间来取得实质性的进一步进展。但他对高于预期的通胀数据感到惊讶,并表示如果价格压力不是暂时的,美联储就会采取行动。  中国涨价在传导  最新发布的中国通胀数据引发市场关注。不仅PPI涨幅超出预期,非食品CPI也明显攀升。  4月CPI同比上涨0.9%(前值0.4%),略低于市场预期的1%,但为2020年9月以来的最高点。4月PPI同比上涨6.8%,超出市场预期。  CPI之所以保持较低水平,部分原因是猪肉价格同比下降21.4%。“剔除猪肉后,4月CPI同比涨幅将从3月的0.9%升至1.4%。4月非食品价格同比涨幅也从3月的0.7%升至1.3%。”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对记者表示。  事实上,如果拆解食品和非食品分项,从2016年开始,食品(主要是猪周期)就逐渐与经济周期错配,猪肉价格成了CPI中的“逆周期调节因子”。  而从非食品价格涨幅来看,最近两个月涨价在明显传导,环比增幅处于5年季节性增幅的最高值水平,同比也已修复至2019年末疫情前的水平。未来因低基数的关系还将继续上行,三季度或升至2018年2%以上的高水平。有观点认为,按当前情况看,四季度更是有可能突破政府工作报告设定的3%的预期目标。  陆挺对记者表示,预计5月整体CPI将跳涨至同比上涨1.8%左右。此后,PPI上涨的传递效应将更加显著,预计三季度CPI同比上涨约2.3%,四季度上涨2.8%。  摩根大通的预测相对温和。摩根大通中国高级经济学家吴向红对记者表示:“消费者支出和服务需求的进一步改善,可能导致核心CPI温和复苏。预计整体CPI涨幅在二三季度平均在1.4%~1.5%,到四季度将升至2%以上。我们对2021年全年CPI的预测为1.4%。”  尽管猪肉价格保住了CPI相对温和的前景,但PPI则是另一番景象。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对记者称,除了基数效应导致4月与石油相关的PPI同比上升54.8%(3月为18.8%)外,非石油的大宗商品涨价带来PPI的连续增长仍是主要驱动力,尤其是煤炭和钢铁,这缘于全球经济刺激,以及中国持续的脱碳减产行动。由于全球需求复苏和广泛的供应瓶颈,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各大机构的共识是PPI仍将大幅上涨。  野村已将全年PPI和CPI预测分别从4.2%和1.7%上调至6.7%和1.8%。“大宗商品价格在5月初强劲上涨,前10天南华商品价格指数环比上涨9%,这表明5月PPI环比涨幅可能高于1%。5月PPI同比涨幅可能飙升至8.5%,6月至10月期间将保持在8%~9%,2021年底将回落至7%以下。”陆挺预计。  邢自强也对记者称,预计PPI同比将在5~6月达到8%的峰值,然后在下半年逐渐下降,均值可能在4%。  美国通胀将继续走升  另一看点无疑是美国的通胀数据。在数万亿美元财政刺激和每月1200亿美元QE计划的加持下,外界担忧美国通胀将继续走升。  虽然4月非农就业数据大爆冷,预计增长100万人,最后却只有26.6万人,但有其特殊原因,丰厚的疫情失业金让一些美国人更愿意在家等发钱。这也无碍机构对通胀走升的预判。中国4月出口同比暴增37%,超出预期,从侧面反映在美国“大撒币”的情况下,需求其实非常强劲。4月最关键的时薪增速也颇为亮眼,环比增长0.7%,同比0.3%,高于预期。  “成本压力将持续存在。4月核心CPI环比攀升了0.9%。”渣打全球G10货币研究及北美宏观策略主管Steve Englander对记者表示。  5月,就业人数可能重新飙升。媒体称美国总统拜登本周将提醒各州,任何正在领取失业补贴的美国人,如果被提供与其背景匹配的工作,必须接受,否则就有失去失业补贴的风险。他还指示劳工部与各州合作,恢复领取失业补贴人员必须证明他们正在积极寻找工作这一要求。如果严格执行,5月非农或可破百万。  在美国,从木材到房价都处于飞涨的状态。这一情况并非没有出现过。在2010~2011年全球经济增长的背景下,大宗商品和航运价格大幅飙升,半导体也出现短缺。尽管总体通胀确实急剧上升,但核心通胀的上升并不突出。不过,这次可能会不一样。  牛津经济研究院全球宏观研究主管Ben May对第一财经表示:“在我们的基线情景假设下,发达经济体的核心通胀在2021年底回升至1.8%的峰值,这种谷底到峰值的抬升幅度显然比10年前更大。更值得关注的是,这种上行压力是否足以大到导致通胀失控,并引发一轮持续的价格上涨。”  她认为,持续高通胀的风险因经济体而异,欧元区风险有限,但美国的风险尤其高。除了供给瓶颈,在宽松财政政策的背景下,各经济体重新开放,需求因素可能加剧这些成本压力。  再提“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  在这一全球大背景下,投资者都在担忧央行可能收紧银根。  5月11日中国央行发布的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可能阶段性推升我国PPI,但输入性通胀的风险总体可控,并强调“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2019年9月,中国央行行长易纲首次提出“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  近几个月来,中国货币供给特点是,信用逐步趋紧,但资金面相对宽松。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速在去年10月见顶达到13.7%后逐月回落,到今年3月已降至12.3%,未来会降至10%~12%的正常水平;广义货币M2同比增速也从去年11月的10.7%下降到了今年3月的9.4%,基本接近正常水平。最新发布的4月M2同比增速更是降至8.1%,创2019年8月以来新低。  然而流动性水平却正相反。DR007(银存间质押7日)利率自今年1月以来一路回落到去年疫情期间3、4月的位置,存单利率和隔夜拆借利率也处于低位,交易员认为这似乎和当前的通胀情况略有出入。下一步,市场担心的是资金面。“5月利率债供给增加,将使国债收益率面临上行风险。”瑞银证券A股策略分析师孟磊对记者称。  随着5月政府发债节奏的加快,将逐步释放对流动性的需求,机构预计流动性占用约达到1.3万亿~1.5万亿元(比4月增加一倍)。因而5月后流动性逐步回归中性偏紧(DR007在2.2%以上)可能是大概率事件,偏紧幅度由央行投放MLF(中期借贷便利)超额对冲的幅度而定。考虑到当前上涨较快的工业品价格和涨价的传导,央行或将适当释放偏紧信号。  “我预计央行将收紧货币政策,但不是出于对通胀的担忧。预计CPI将继续上升,但在今年余下的时间里,可能会低于3%的目标。央行主要的担心可能是资产泡沫风险,尤其是在房地产市场。许多城市的房价一直在悄然上涨。”保银资本管理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对记者称。  陆挺则认为,目前CPI仍偏低,央行也不太可能收紧政策以控制PPI攀升。“更关键的问题是,在既定信贷增速下,原材料价格的快速上涨将削弱实际需求。此外有证据表明,下游行业的实际需求已经下降,这可能影响中国经济的复苏增长。因此,在我们看来,央行更有可能对其信贷增长目标做出一些必要的向上调整,以使信贷增速能够与名义GDP增速相匹配,名义GDP增长肯定会因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而提高。中国政府可能还需要把握减少碳排放努力的节奏。”(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