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圆桌丨加码跨周期政策对冲外部风险xxl适合多高的人穿
2023-05-11 00:34  浏览:28

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我国经济已高度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当中,认真分析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有助于化解国内经济恢复发展面临的矛盾。为此,中国经济时报约请对国内外经济密切关注的专家循着外部不确定性这条主线展开讨论,最终落脚到国内宏观政策应对,以期对国内经济展望保持严谨清晰的研判。

嘉宾

连 平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

陈卫东 中国银行研究院院长

黄剑辉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

■ 主持人 范思立

不确定因素拖累全球经济复苏步伐

中国经济时报:我国已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而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是影响国内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请重点谈谈当前我们面临的外部不确定性?

连平:全球疫情反复拖累世界经济复苏步伐。6月下旬以来,受德尔塔变异毒株影响,全球疫情反复,至9月下旬每日新增病例超40万例。与前一时期新增病例主要来自印度、巴西等发展中经济体不同,本轮疫情反复主要集中在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相对而言,印度、巴西的疫情有趋于平缓的态势。全球疫情迟迟得不到有效控制,使得世界经济恢复动能有所减弱,四季度世界经济恢复脚步可能继续放缓。

美国通胀居高不下,就业情况有所好转,美联储年内缩表概率提升。8月美国CPI为5.3%,较上月小幅回落;核心CPI为4.0%,也略低于上月;PPI同比上涨8.3%,为2010年来最大增幅;表明美国通胀压力仍然高企,市场开始质疑“通胀只是暂时”的观点。虽然当前就业数据恢复至疫前水平还需要一段时间,美联储加息似乎依然遥远,但近期关于年内缩表的预期愈发强烈,美联储9月议息会议申明再度暗示11月将宣布缩表,12月可能开始执行,甚至有部分讨论内容提及2022年加息。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可能导致全球货币政策环境发生转折,近日英国、挪威央行发表鹰派言论,暗示其在近期也可能收紧货币政策。

美联储9月议息会议释放了鹰派信号,表示可能于四季度或明年上半年开始放缓购债规模,市场开始看空美债,美债价格下跌、收益率上涨。在触发“靴子落地”效应前,美债收益率可能持续上涨。美债收益率上涨可能对世界其他经济体,特别是发展中经济体带来资本流出和汇率风险冲击。疫后美联储实行天量宽松政策,全球美元流动性泛滥,美元广泛流入发展中经济体,使得后者积累了大量外债。美债收益率快速上行,将压缩美国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实际利差,使得美元资产更具有吸引力,引发美元资本回流。而美元资本回流,又将扰乱这些经济体的资本市场,对企业融资价格产生冲击。再考虑到美元升值直接压低发展中经济体货币汇率,从而加速发展中经济体的货币资产抛售,进一步推动美元资本流出,容易形成“汇率下跌-资本外流-金融资产价格下跌”连锁反应风险。

陈卫东:一是发达经济体复苏放缓。在疫苗快速接种和积极财政政策刺激下,上半年发达经济体复苏加快。但随着三季度欧美地区疫情反复,经济复苏进程有所放缓。美联储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8月经济增速放缓,美国经济仍受困于疫后的物价上涨、供应链短缺和劳动力短缺。

二是贸易额增长很大程度是价格因素推动。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物流运输成本提高、供应链短缺等因素影响下,贸易对于实体经济的带动作用减弱。目前,从规模上看全球贸易复苏较快,但对于大多数出口企业来说,虽然订单不断增加,但盈利改善有限,部分企业甚至陷入“出口越多,亏损越多”的境地,主要是原材料和运输成本提高,导致出口利润下降。此外,由于主要航运港口不时发生疫情,全球航运运力紧张,集装箱一箱难求,运费大幅上涨,进一步挤压企业利润空间。目前全球交货时长为近20年来最高。国际贸易的良好表现可能很大程度上掺杂了价格“虚火”,随着大宗商品价格逐渐企稳甚至有所回落,国际贸易复苏可能已接近触顶。

展开全文

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我国经济已高度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当中,认真分析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有助于化解国内经济恢复发展面临的矛盾。为此,中国经济时报约请对国内外经济密切关注的专家循着外部不确定性这条主线展开讨论,最终落脚到国内宏观政策应对,以期对国内经济展望保持严谨清晰的研判。

嘉宾

连 平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

陈卫东 中国银行研究院院长

黄剑辉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

■ 主持人 范思立

不确定因素拖累全球经济复苏步伐

中国经济时报:我国已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而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是影响国内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请重点谈谈当前我们面临的外部不确定性?

连平:全球疫情反复拖累世界经济复苏步伐。6月下旬以来,受德尔塔变异毒株影响,全球疫情反复,至9月下旬每日新增病例超40万例。与前一时期新增病例主要来自印度、巴西等发展中经济体不同,本轮疫情反复主要集中在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相对而言,印度、巴西的疫情有趋于平缓的态势。全球疫情迟迟得不到有效控制,使得世界经济恢复动能有所减弱,四季度世界经济恢复脚步可能继续放缓。

美国通胀居高不下,就业情况有所好转,美联储年内缩表概率提升。8月美国CPI为5.3%,较上月小幅回落;核心CPI为4.0%,也略低于上月;PPI同比上涨8.3%,为2010年来最大增幅;表明美国通胀压力仍然高企,市场开始质疑“通胀只是暂时”的观点。虽然当前就业数据恢复至疫前水平还需要一段时间,美联储加息似乎依然遥远,但近期关于年内缩表的预期愈发强烈,美联储9月议息会议申明再度暗示11月将宣布缩表,12月可能开始执行,甚至有部分讨论内容提及2022年加息。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可能导致全球货币政策环境发生转折,近日英国、挪威央行发表鹰派言论,暗示其在近期也可能收紧货币政策。

美联储9月议息会议释放了鹰派信号,表示可能于四季度或明年上半年开始放缓购债规模,市场开始看空美债,美债价格下跌、收益率上涨。在触发“靴子落地”效应前,美债收益率可能持续上涨。美债收益率上涨可能对世界其他经济体,特别是发展中经济体带来资本流出和汇率风险冲击。疫后美联储实行天量宽松政策,全球美元流动性泛滥,美元广泛流入发展中经济体,使得后者积累了大量外债。美债收益率快速上行,将压缩美国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实际利差,使得美元资产更具有吸引力,引发美元资本回流。而美元资本回流,又将扰乱这些经济体的资本市场,对企业融资价格产生冲击。再考虑到美元升值直接压低发展中经济体货币汇率,从而加速发展中经济体的货币资产抛售,进一步推动美元资本流出,容易形成“汇率下跌-资本外流-金融资产价格下跌”连锁反应风险。

陈卫东:一是发达经济体复苏放缓。在疫苗快速接种和积极财政政策刺激下,上半年发达经济体复苏加快。但随着三季度欧美地区疫情反复,经济复苏进程有所放缓。美联储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8月经济增速放缓,美国经济仍受困于疫后的物价上涨、供应链短缺和劳动力短缺。

二是贸易额增长很大程度是价格因素推动。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物流运输成本提高、供应链短缺等因素影响下,贸易对于实体经济的带动作用减弱。目前,从规模上看全球贸易复苏较快,但对于大多数出口企业来说,虽然订单不断增加,但盈利改善有限,部分企业甚至陷入“出口越多,亏损越多”的境地,主要是原材料和运输成本提高,导致出口利润下降。此外,由于主要航运港口不时发生疫情,全球航运运力紧张,集装箱一箱难求,运费大幅上涨,进一步挤压企业利润空间。目前全球交货时长为近20年来最高。国际贸易的良好表现可能很大程度上掺杂了价格“虚火”,随着大宗商品价格逐渐企稳甚至有所回落,国际贸易复苏可能已接近触顶。

发表评论
0评